•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22:52:01 股吧网页版
朗思科技许可:香港创科企业可在本地完成产品验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伟泽实习生谢巧云香港报道

  近年来,香港大力推动创科发展,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从“锦上添花”到“必争高地”,香港的创科生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香港创科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又该如何自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朗思科技创始人许可。

  “2016年我刚来香港时,感觉创科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存在。”许可回忆道。

  许可指出,彼时香港科学园入驻率不高,创投基金也远不如今日活跃。但在短短数年间,创科地位已迎来根本性变化,跃升为香港当下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

  他观察到,如今不仅全民关注创科,资本也日趋活跃,投资阶段也从以往集中于中后期,大幅前移至早期天使轮。

  作为 2020 年博士毕业后投身创业的从业者,许可在五年创业历程中深切感受到香港创科生态的显著变化。他创立的朗思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激光传感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公司。

  朗思科技“香港研发、深圳生产”的模式,是港深融合在创科领域的经典写照。许可坦言,在现阶段,这依然是“必然选择”。大湾区完善的供应链,在公司发展早期对其成本控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随着香港“再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新的可能性正在浮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出海”成为许多香港创科企业的必然选择。许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核心挑战在于必须“有一个产业化落地的Demo(样品)”。这恰恰触及了香港最大的短板——本地应用场景和相关产业链的缺乏。

  他认为,香港的创科企业可以利用新技术改造和升级香港原有的工业基础,在香港这个“绝佳的试验田”里完成本地验证。一旦成功,便可利用香港与国际无缝衔接的法律和金融体系,迅速将成果推广至全球。

  许可观察到,当前香港再工业化进程已初见成效,不少老工厂完成智能改造,香港已具备一定的精密仪器产能条件,他希望未来能将一部分高端产品线搬回香港生产。

  为扶持初创企业,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产学研1+计划”,以激励产学研协作,推动“从1到N”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该计划获得100亿港元拨款,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家潜力初创企业、来自8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的研发团队,每个获批项目可获1000万港元至1亿港元不等的资助。

  许可认为,该政策的深远意义在于为市场提供了示范,通过政府与市场化投资机构的共同参与,显著降低了早期投资风险。这不仅让香港顶尖高校的科研成果有了“留在香港”转化的充分理由,也为创业人才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搭建了关键平台。

  创科正成为香港发展引擎

  《21财经》:近些年来香港大力推动创科发展,作为创新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你觉得香港创业气氛变化最大的是哪方面?

  许可: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香港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疫后重振辉煌的关键机遇。如今的创新科技已不限于金融科技,更多曾属小众的“硬科技”正崭露头角,进入公众视野。

  在金融投资方面,以往多是投上市前项目,比如基石轮、PE轮,如今投早期天使轮的基金越来越多,不少国资也开始出海参与早期项目投资。因此项目数量增多,大众关注度提升,金融服务也更全面。

  《21财经》:你认为香港创科企业出海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许可:香港创科的主要短板在于本地产业配套不足。事实上,香港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前,正是凭借“工厂+港口”模式实现了早期经济起飞。

  如今,我们可在此基础上“腾笼换鸟”,运用新技术改造原有厂房与场景,支持本地创科企业完成原型测试与服务落地,最终使其能带着具有实证效果的案例走向全球市场。

  《21财经》:朗思科技获得了“产学研1+”政策资金,你觉得这类资金扶持对初创企业帮助有多大?

  许可:“产学研1+”是政产学研协同促创科的创新模式。这个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了缓冲阶段。以往投资机构想投科技公司,却不知如何估值,也难以衡量其价值和未来潜力。现在特区政府从科技领先度、未来市场空间和服务香港社会三个维度评判项目,为投资人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次,早期创科项目大多依托香港几所世界顶尖高校,理工科实力强,产业转化潜力大。但过去因为缺少本地产业配套,导致成果外流。现在特区政府牵头提供资金配套,既留住了项目,又要求项目在市场上获得投资人认可。政产学研与投资人要素齐备、相互验证,降低了项目的整体风险,这对偏稳健的香港投资人来说很有意义。

  申请“产学研1+”计划后,朗思科技在未来会调整部分高端产品产能,积极回到香港参与再工业化。我们希望未来针对香港及海外市场的高端精密仪器,能打上“香港制造”标签,实现在香港研发和生产。

  《21财经》:朗思科技在香港研发、在深圳生产,这种模式在香港初创企业中颇具代表性,你认为这种模式有哪些挑战和优点?

  许可:香港本地生产的人力及供应链成本较高,而大湾区内地城市有完善的消费电子和精密仪器供应链。我们在光学加工领域已经找到优质合作伙伴,这在早期帮助我们有效控制了成本。

  目前,香港智能工厂数量显著增长,大量传统工厂成功完成改造。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已改造部分厂房,以赋能创科企业。目前,香港在精密仪器领域已经奠定了一定的产能根基。

  提升土地利用率

  《21财经》:你观察到深港在资本跨境流动和人员互动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提升?

  许可:我们项目在中间一轮融资时就遇到了相关问题。这轮融资需要调整公司股权架构,也是我们首次在香港进行全面融资。香港投资者希望到内地参与尽调,但中间存在跨境法律法规的差异。这些环节需要有更多的香港创科企业将流程走通。

  另一方面,在这轮融资中,有不少内地投资者包括一些国资希望出海投资我们,但需要面临境外直接投资(ODI)的问题。希望内地投资者和资金在法律框架下,能有绿色通道,更顺畅地投资香港项目。

  《21财经》:香港要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最需要突破的是哪一点?

  许可:首先需要提升创科土地利用率。香港作为700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创科产业的绝佳试验田。我们能否有像上海临港那样新开发的土地?特区政府应该利用北区未开发土地,在不影响环境、不违背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供创科企业使用,同时提高土地批复效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