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立)“这五年,是河北国资国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的五年,是发展提质、改革增效、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的五年,是监管护航、企业面貌为之一新的五年。”11月11日,河北省国资委主任张泽峰表示。
11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河北省国资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43亿元增长到21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和10%;五年累计上税费超20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33.1万元增长到40.5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

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国资委深入实施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在投入、项目、技术、人才、平台、转化、后劲等“7个强”上持续发力,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国前列。
据张泽峰介绍,2021年以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03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15%增长到3.36%,保持全国前列;累计授权专利7767件,制定标准587项;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79个;2022-2024年度,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分别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29项、29项、3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持续提高,预计2025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达到20%以上。同时,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中科技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5家、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发力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提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发力。
河北钢铁产业全面完成区位调整,产品档次、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全方位提升,破解高端钢铁材料“卡脖子”难题取得重大突破。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河北新增国家级智能工厂5个、发布前沿技术18项和先进算力创新应用场景22项,19家企业获评环保绩效A级,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绿色矿山8个。
河北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示范”行动,遴选出具有示范性、先导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企业22个、项目20个。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130个,投资额超900亿元。
“我们立足河北省战新产业发展规划及全省‘986’战新产业布局,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分类推进,特别是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备产业优势的领域,以做强做优为主要目标,着力在提质量、扩规模上见成效。”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规划处处长王大玮介绍道。
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张泽峰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国资委已印发《省国资委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工作方案》,从深化与京津两地国资国企务实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参与雄安新区建设、高质量投资助力国家重大战略等6个方面,逐项明确重点任务、目标要求和责任部门。与京津方面开展项目合作70个,投资总额超4900亿元;与京津方面共同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26个,共建国家级平台3个,产学研合作79项。
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河北省国资委制定《关于新时代省国资委监管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以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新增城镇燃气管网长度2884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铁路投资任务458.5亿元,推动全省高铁运营里程提升至1888公里。河北高速集团、河北交投集团以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助推全省经济发展“大循环”;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河北建投集团、河北水发集团、河北粮产集团等企业扎实做好煤、电、气、热、水、粮食等能源物资供应,千方百计惠民生、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