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22:58:40 股吧网页版
应急管理部:10月河南等地秋收受阻,13.3万人需紧急救助
来源:界面新闻

  2025年11月11日,界面新闻从应急管理部获悉,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5年10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

  会商认为,10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台风灾害、洪涝灾害为主,地震灾害、风雹灾害、地质灾害、低温冷冻和雪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735.85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9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42.79万人次,倒塌房屋近600户1400余间,损坏房屋6000余户1.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60.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8.58亿元。”应急管理部表示。

  谈及10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应急管理部指出,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广东广西局地损失较重。

  具体来看,10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生成4个台风,其中1个登陆我国,生成和登陆台风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第21号台风“麦德姆”是今年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也是1951年以来同期登陆广西的最强台风,给华南沿海带来较强风雨,导致广东湛江、茂名等地出现城市内涝,广西百色等地出现持续性滞涝,沿海渔业养殖损毁严重。

  应急管理部介绍,此次灾害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358.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27.73万人,倒塌房屋100余间,损坏房屋27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2.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9.28亿元。

  此前据百色市防汛救灾情况通报会10月18日通报,9月25日至10月7日,受“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三个台风连续叠加影响,百色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靖西、德保、田阳、那坡等县(市、区)过程雨量超过4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698.4毫米,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1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靖西市、德保县受灾最为严重。

  目前,排涝工作仍在进行中。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截至11月8日,截至11月8日上午11时,百色市全市365个内涝点已消退356处,未消退9处,预计消退时间1至8天不等。

  此外,今年10月,华西至黄淮出现连阴雨天气,河南等地洪涝灾害较重。

  应急管理部介绍,10月份,全国共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全国平均降雨量54.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2.4%。华西地区至华北、黄淮一带出现连阴雨天气,降水日数普遍达12–16天,引发洪涝灾害对河南、安徽、四川等9省(市)影响较大,造成秋收受阻。其中,造成河南南阳、商丘等12市19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13.3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

  “总的看,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363.9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8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14.92万人次,倒塌房屋1300余间,损坏房屋89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64.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16亿元。”应急管理部表示。

  风雹灾害方面,10月份,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总体不强。应急管理部介绍,10月16-2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气温普遍下降8~10℃。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及宁夏中卫市等地出现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少量损失。

  “总体来看,10月份,受局地强对流天气影响,山西、湖北等14省(区)风雹灾害多点散发,共造成5.4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800万元。”应急管理部说。

  地震方面,10月份,我国大陆地区发生4.0级以上地震13次(其中5.0级以上地震2次),较历年同期平均水平有所增强。

  据应急管理部介绍,10月11日,云南鲁甸4.8级地震造成3.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2400万元。震级最高的10月25日吉林珲春5.5级地震,震源深度560公里,未造成灾害损失;10月9日、10月12日四川相继发生新龙5.4级和芦山4.7级地震,造成轻微损失。

  森林草原火灾形势方面,总体平稳。应急管理部初步统计称,10月份,全国发生森林火灾2起,广东、西藏各1起,未造成人员伤亡;全国未发生草原火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