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23:41:40 股吧网页版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1月11日,央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报告》,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总量较快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人民币贷款余额270.4万亿元。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

  《报告》显示,信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持了重点领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9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专家表示,总体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在不断累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还会逐步显现。

  观察金融总量要多看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而不仅仅是贷款

  《报告》专栏指出,要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专家表示,过去市场更关注贷款,但在融资结构变化、经济转型加快的背景下,要更多地看社会融资规模。

  一是随着直接融资发展,企业发债融资更加便利,融资成本也明显降低,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更愿意发债替换贷款。地方政府也更倾向于用政府债券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化债和置换存量债务,对银行贷款也都有一定替代作用。但无论是贷款等间接融资,还是债券等直接融资,二者都是信用扩张支持实体经济的表现,从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角度看,其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表明“宽信用”效果正在显现。

  二是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房地产、基建、地方融资平台等信贷依赖度较高的传统领域增势放缓,技术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加快发展,但其具有“轻资产、轻负债”特征,贷款需求难以填上传统动能留下的“坑”,长远看信贷增速中枢也会下移。

  三是近年来银行为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处置力度,客观上也对贷款增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这部分资金实际上已经投放给了经营主体,在实体经济中会持续周转使用,在社融中也会有体现。

  深层次看,专家表示,高质量发展阶段也不需要片面追求垒高信贷规模。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只盯着贷款增速,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可能带来僵尸企业难以出清、资金空转等问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货币信贷要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这是对新形势下做好宏观金融调控的深刻阐述,未来重点是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升信贷资产质效。

  从金融总量增速看,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宏观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设置专栏引导公众合理看待金融总量指标。当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专家指出,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这与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在陆家嘴论坛发言一脉相承。

  专家提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静态对比金融总量的绝对增速,或是一味追求金融总量高速增长,这些方面是很难持续下去的。货币金融环境要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未来要更加注重盘活低效利用的存量金融资源。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持续加强,今年债券净融资额有望突破12万亿元

  专家表示,宏观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十分重要,可以产生“1+1>2”的效果,共同支持稳增长、调结构。

  《报告》强调,要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及时熨平财政税收、政府债券发行等短期波动因素,体现了长期以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协同配合。2024年我国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已达11万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2万亿元,央行综合施策维护了资金面平稳,有力地支持了政府债的顺利发行。

  同时,在促进结构优化、补充金融机构资本等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过多年的持续沟通和配合,也有很好的基础和政策实践。比如,财政部门对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套贴息,对消费贷款的贴息等,以及地方政府和财政的奖补、融资担保等机制,都有效强化了财政、信贷资金联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今年,财政部门和央行密切配合,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增强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报告》也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对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进行了阐述。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展现出韧性和活力。

  专家指出,对于未来政策把握,央行依然强调了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支持经济与银行自身健康性这四方面关系的平衡,同时,考虑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内需不足,下一步要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政策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市场人士表示,在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发力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目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的贷款增速都超过10%,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报告》显示,9月末,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已经接近4万亿元。

  专家表示,央行的结构性工具,主要是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些领域,初期社会资金进入意愿比较低,需要中央银行的资金先期进入、发挥引导作用。目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的贷款增速都超过10%,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其中养老产业贷款增速更是接近60%。同时,覆盖的主体范围也更加多元。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2.2%,林权抵押贷款同比增长14.9%。增速比全部贷款分别高5.7个、8.4个百分点。业内专家指出,民营、小微、“三农”、就业创业、就学助学等领域的主体,既是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着力点,金融支持的主体类型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对经济来说,既是补短板,也是增活力。

  金融对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专家表示,“十五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也是金融支持的重点和主线。《报告》显示,9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22.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5.8个百分点,超过一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过贷款,新增贷款中科技贷款占比超30%,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的签约金额2.6万亿元,发放贷款1.1万亿元。

  专家认为,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信贷需求下滑的大背景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反过来看,金融机构愿意加大对这些领域信贷资源的投入,也是因为这些领域有前景、增长快。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明显快于整体经济增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