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5500K、5000K、4500K三个规格品分别收于817元/吨、725元/吨、633元/吨,日环比上涨8元/吨、8元/吨、6元/吨,再次刷新年内新高。
“今年以来,动力煤市场的强劲表现,这是供给、需求和库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给收缩是主因,同时,进口煤量在10月份也出现了同环比双降,加剧了供应紧张的局面。
从进口情况看,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进口总量为38762.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767.7万吨,同比下降11.0%。从单月数据看,10月份,我国进口煤炭同比降幅达9.8%,环比降幅达9.3%。
国元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杨慧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动力煤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是“供紧需旺”叠加情绪与政策共振。从需求方面看,随着11月份北方部分地区提前供暖,电厂与供热企业集中补库。目前,结构性缺货现象明显,优质煤源较少,且随着冷冬预期强化,需求仍在持续扩张。
王国清也认为,需求韧性超预期,北方部分地区提前供暖拉长了备煤期。另外,化工等非电行业的用煤需求保持稳定,为市场提供了额外支撑。
“加上动力煤低库存放大了价格弹性,目前,无论是中转港口还是下游电厂的煤炭库存,都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当需求集中释放时,采购会更为迫切,容易推动价格快速上涨。”王国清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11月11日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25—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会议指出,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有保障,但受极端天气多发、国际形势复杂等影响,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会议要求“切实把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明确“加强煤炭生产组织和运输保障”“进一步提高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重点保障好北方集中供暖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用煤需求”“保持对存煤15天以下的电厂动态清零”等。
“随着11月中旬北方全面进入供暖季,加之工业生产进入年底冲刺阶段,用煤需求预计只增不减。”王国清表示,动力煤价格在年内预计将保持强势,短期有所支撑,长期看震荡上行。供给端在年末通常以安全生产为主,难有大幅增量。因此,供需紧平衡的态势将成为煤价最坚实的支撑。但仍需关注市场潜在风险,包括价格提涨过高带来的市场承接不足的风险等。
“预计年内动力煤涨势收窄,高位震荡。”杨慧丹分析,年底前超产核查、环保督察、安全生产考核巡查或使得年内国产动力煤增量受限。目前,国内沿海地区电厂对进口煤的采购比较积极,补充供应增量。总体看,动力煤供应相对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