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中“四力”概念(即算力、运力、存力、电力)持续活跃,成为各方追逐的焦点。
笔者认为,“四力”崛起是技术变革与资本的同频共振。从技术角度看,这是AI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资本角度看,A股“科技叙事”逻辑愈发清晰,那些在“四力”赛道具备核心技术和领先优势的企业,获得了更高的估值溢价。这份火热,勾勒出产业变革与投资新局的清晰图景。
一方面,“四力”协同驱动中国产业升级。
从产业逻辑看,“四力”相互关联,协同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AI大模型爆发式发展,催生对算力的指数级需求。而算力的提升需要强大的存力来存储海量数据、需要高速的运力来传输数据与指令,更离不开稳定的电力来保障运行;运力的高效运作依赖于算力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力的数据支撑,电力则是其运行的动力来源;存力的发展要与算力和运力的需求相匹配;电力的稳定供应是算力、运力、存力持续发挥作用的前提,其同时也受益于其他“三力”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四力”联动的深层逻辑,在于这一链条覆盖半导体、能源、通信等多个行业:算力筑基实现技术突围,运力革新实现通信网络的代际跨越,存力保障为数据爆发提供有力支撑,电力供应推动能源革命协同演进。这种联动形成“技术—需求—投资”的正反馈循环,不仅反映了AI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更在不断驱动中国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四力”驱动投资逻辑向长期布局转变。
“四力”的崛起,推动A股市场估值体系重塑。投资者从关注企业短期业绩,转向关注长期发展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那些在技术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受到更多青睐。在“四力”赛道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
以算力行业为例,随着AI算法的不断优化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海光信息、寒武纪等算力概念股股价近期大幅上涨,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突破和国产算力发展前景的强烈看好。
同时,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在产业变革中的布局和适应能力,那些能够顺应技术变革趋势,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企业,被认为具有更大的投资价值。
总的来看,“四力”正以磅礴之势驱动产业变革,开启投资新局。在这一浪潮中,产业升级与投资机遇相互交织。随着“四力”从联动走向融合,中国产业的优势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而是覆盖从算力、存力到运力、电力的完整生态。这不仅仅是科技赛道的狂欢,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重构,从主题投资到价值发现,这场变革也将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