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降息步调不一:美联储谨慎推进降息;欧洲央行暂停行动;日本央行则释放加息信号。与此同时,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正加快降息步伐。
这一政策差异导致全球利差变化,促使资本持续流向新兴市场。得益于更大的降息空间、缓解的通胀压力以及更具韧性的经济增长前景,新兴市场资产“良机已至”,其本币债券和股票市场因估值优势、较高回报潜力和美元走弱预期而受到全球资金青睐,展现出显著的投资机遇。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
美联储“鹰派”降息、欧洲央行按兵不动、日本央行暗示加息……当前,全球央行似乎走上了货币政策的“十字路口”。
由于美国政府长时间停摆,美联储官员不得不在缺乏关键经济数据的情况下对未来的降息步调保持谨慎,其后续降息路径扑朔迷离。
欧洲央行则是在10月第三次“按兵不动”,维持存款利率2%不变,考虑到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回升,欧元区降息进程已基本结束,市场预计欧洲央行12月大概率维持当前利率不变。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则加快了降息步伐。11月7日,墨西哥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利率调整至7.25%,使利率达到了自2022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波兰央行也于11月5日宣布今年内第五次降息决定,将利率再下调25个基点。在10月末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后,阿联酋央行、卡塔尔央行、巴林央行、沙特央行亦集体宣布降息25个基点。此外,泰国、韩国、土耳其和印度等国预计将在年底前降低借贷成本。
虽然脚步不同,但现阶段全球主流央行的政策走向都是在通胀预期走弱的背景下,偏向宽松来支持经济。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预计美联储将于12月降息25个基点至3.75%,并于2026年底前再降息75个基点至3.0%,以支持放缓的美国就业市场。
日本央行周一发布的10月货币政策会议委员意见摘要,则释放了加息的信号。有政策委员会成员表示“进一步推动政策利率正常化的条件可能已经基本具备”,但同时强调仍须密切关注基础通胀走势。这份摘要表明,多数委员认为加息时机临近。日本一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在全球通胀上涨背景下,日本摆脱通缩的局面,当前的通胀高于目标水平,日本未来将在通胀和支持经济当中偏向收紧货币政策。
新兴市场投资机遇凸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降息为其他全球主要央行提供了放宽政策的空间,其中新兴市场受益相对较多——当前,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具有更大的降息空间,并支持新兴市场股票及本币债券的潜在回报。此外,新兴市场凭借仍然有韧性的内需市场和科技进一步发展,凸显出更多的投资机遇。
眼下全球通胀趋势罕见逆转,彭博指数显示,新兴市场消费者价格指数连续两个季度增速低于发达国家。这种逆转在过去35年中未曾出现。具体来看,新兴市场年均通胀率连续五个季度下降,7至9月降至2.47%,为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升至3.32%。
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总体下降,更容易通过降息来支撑经济。“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可对新兴市场提供更多支持。”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的副首席投资官吉塔尼娅·坎达里表示。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新兴市场本币债券,他们认为,新兴市场各国央行将比发达国家有更大的空间进行降息操作。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分化本质上体现为利差变动,进而影响全球资本流动。汇管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表示,当前,尽管多数经济体处于降息周期,但新兴市场国家利率水平仍普遍高于欧美发达经济体,因此降息空间更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