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01:50:40 股吧网页版
多维创新破解产业痛点 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范式
来源:证券时报

  多年来,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始终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功能,推出一系列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举措,从“银期保”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到数字仓单系统建设,从温度指数应用到期转现业务优化,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多维创新、期现联动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深耕“三农”沃土

  以“银期保”织密农民稳收增收保障网

  2023年,针对农民春耕备耕融资难、秋收售粮难、价格波动风险高等痛点,大商所在“保险+期货”模式基础上创新推出“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通过银行信贷支持、保险收入保障、期货价格对冲、企业订单收购的协同联动,为农民打造覆盖“种、收、销”全周期的综合性风险解决方案。

  “银期保”项目以收入保险保单和企业远期收购订单为支点,帮助农民提前锁定种植收入和销售渠道,从而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在粮食收购完成后,龙头企业进一步提供二次点价权,让农民在保障基本收益的同时,有机会分享粮价上涨红利。2023年项目推出以来,品种扩大到大豆、玉米,区域由黑龙江扩展至全国,并在东北、西北等多地落地。截至今年9月,大商所累计立项25个项目,涉及种植面积127.09万亩,保费7286.08万元,其中,已结项项目赔付超3800万元。

  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是“银期保”的首批受益者。2023年他投保7.5万亩大豆,2024年扩大至10万亩。在2024年大豆期现货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项目赔付超451万元,有效保障了合作社收益。更让李富强称道的是,项目不仅帮助合作社以优惠利率获得300万元贷款,还通过二次点价机制,让其两年间增收超176万元。“过去卖粮总担心价格不合适,现在秋收后直接交粮,分批点价就能多赚钱,这模式真正把风险兜住了!”李富强的实践印证了项目的普惠价值。

  2025年,项目进一步优化二次点价期,由原来的不少于2个月统一延长至不少于6个月,覆盖传统卖粮周期。作为项目的受益者,嫩江市科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敬强将种植面积从7万亩扩至15万亩,贷款额度翻番,利率降低约一半,充分释放了模式的放大效应。

  “银期保”模式的成功,源于大商所对“保险+期货”模式的持续创新——通过引入商业银行解决融资难题、引入龙头企业破解售粮困境,并将期货价格作为保险赔付和收购定价的基准,实现了“农业贷款一收入保险一订单收购”的闭环衔接。

  期现联动破局

  期转现业务打通期现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

  近几年,产业企业套期保值和基差贸易不断增多,企业对丰富期转现应用场景和范围、高效实现期现同步交易产生了更高的需求。为更好适配产业需求,2023年,大商所对已有的期转现业务进行了优化,将“期转现”由交割方式调整为交易方式,既支持期货端双方协议开仓、平仓,也可以实现一方开仓、一方平仓,大大拓展了应用场景。同时,为便利产业企业参与期转现业务,大商所上线了期转现平台,为企业提供业务申请、交易达成、资金结算等一站式服务。期转现业务推动了期现货市场的深度融合,为实体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效率、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升级后的期转现业务模式更精准对接企业业务需求,实体企业通过期转现业务,提前锁定提货地点,节约物流成本;依托期转现平台,实现了“期货交易+仓单划转+货款支付”一键同步。期转现业务不仅降低了企业操作成本,更打破了信用壁垒,受到实体企业的广泛欢迎。2025年1—9月,大商所期转现业务成交量36.4万手、同比增长3.7倍,覆盖现货392万吨、146亿元。

  期转现业务的优化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提供了有效助力。大商所期转现平台与乙二醇交割仓库系统对接后,产业链企业通过系统进行乙二醇期转现业务,实现货权同步划转。这种“期货定价、现货交付”的模式,推动了商品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流通,为构建统一大市场基础设施提供了期货方案。

  气象金融创新

  温度指数为农业“保收成稳收入”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传统“看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国内最早探索天气衍生品的期货交易所,大商所自2002年启动相关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大商所与中央气象台密切合作,2009年发布首版温度指数,2022年发布优化版“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为气象风险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奠定了科学基础。面对气候变化加剧带来的农业风险,大商所依托“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推出“天气指数保险+衍生品”模式,为茶叶、水果等气候敏感型作物提供风险管理新路径。

  2024年湖北蕲春县“寒湖指数保险+衍生品”项目覆盖300亩茶园,赔付率高达264%;2025年四川万源市“高温指数保险+衍生品”项目为1万亩茶园提供2000万元保障,8月份万源局部地区持续高温,触发理赔,赔付率达180%。通过将温度指数与保险、期权工具结合,项目实现了“多方协同、风险共担”,既保障农户基本收益,又通过衍生品将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茶农们笑称:“过去种茶靠天,现在有‘金融温度计’护航,心里踏实多了。”

  在湖北蕲春,赔付保障促使茶农敢投入、扩种植;在四川万源,保单成为“信用凭证”,当地银行主动扩大授信规模。温度指数的应用不仅稳生产、增融资,更推动农业标准化、种植精细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效助力。随着“气象+金融”协同持续深化,温度指数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案例被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数据局评选为2024年度“气象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为气象数据在各领域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科技赋能转型

  数字仓单系统重塑交割生态

  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大商所以科技赋能为抓手,建设数字仓单系统,推动交割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监管穿透化、服务智能化,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大商所数字仓单系统提供仓单、交割、主体资格管理及日常监管功能,实现了相关业务全流程线上化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系统上线后,交割库、品牌企业、质检机构等主体可在线完成相关业务申请和办理,效率显著提升。中小企业参与期货交割的成本显著降低,现货仓储物流行业向标准化、智能化迈出关键一步。

  此外,数字仓单系统建成动态仓库数据库,实时整合仓库数据,提高监管效能。实现视频监控和液位监控功能,目前已对全国20家交割库的视频监控和19家交割库的液位监控,使监管从“事后检查”转向“实时监控”,形成了“监控—预警—处置”闭环。这一实践不仅为交易所自身提供了监管范式,也为更多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大商所的创新实践,始终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践行“金融为民”,在风险防控中彰显责任担当,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治理现代化,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贡献制度成果,真正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融入每一项业务、每一次创新。下一步,大商所将以更广阔的视野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以务实创新的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期货方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