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落地满半年后,首单兼具股债属性的科创可转债近日获批。
11月7日,新三板挂牌企业钢研功能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1月5日收到上交所印发的《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挂牌转让无异议的函》,公司获批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3亿元的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可转债”),期限不超过6年,由国信证券承销。
受访人士认为,首单科创可转债发行获批,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科技板”在股债联动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不仅为科创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更将推动风险分担机制的普及与优化,助力科技型企业跨越融资“死亡之谷”。
首批科创可转债
进入发行阶段
近日,钢研功能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状态更新为“通过”,债券简称“钢研转债”。发行资料显示,“钢研转债”的期限为6年,拟募资3亿元,用于高精度精密合金箔材项目建设。
作为全国首单获批的科创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设置了转股价格、价格修正、赎回、回售等相关转股条款,首个转股申报期首日为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的第1个交易日,转股申报期为连续10个交易日,随后每3个月设置1个转股申报期。
无独有偶,深圳市智胜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可转债发行申请也已获上交所受理,公司计划发行相应债券6000万元,平安证券担任该笔科创可转债的承销券商。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科技创新债券落地之初,上交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发行人设置可转换为股权等创新条款。
科创可转债是指在科创债基础上设置可转换成公司股份条款的创新债券品种,其股债兼具的特征既可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也为投资者提供可进可退的投资渠道。
“科创可转债的推出,是债市‘科技板’的一次重大创新突破。”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向记者表示,传统科创债以固定收益为主,投资者主要关注债券的信用风险与到期收益率,投资策略相对单一。而科创可转债在债券基础上嵌入转股条款,赋予投资者在特定条件下将债券转换为发行人股权的权利,实现了“债性”与“股性”的有机结合。
为科技型企业
探索融资新模式
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成长性高、业绩波动大,以及早期融资需求强、后期业绩增长快等特点,传统债券投资者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债券认购顾虑较多、配置意愿弱,导致中小科技型企业面临债券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科创可转债的出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解决方案。贺金龙向记者表示,科创可转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债券对科技型企业覆盖不足的问题,降低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成本,极大减轻了早期的利息负担。它将单纯的债权关系转变为共享成长的过程,更匹配了科技型企业高风险高成长的特性。
这种风险分担机制对于科技型企业尤为重要。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可转债用“未来股权”替代“当期资产”做信用支撑,投资者愿意接受较低利息,核心是看中未来可将债券转换成股票、分享企业成长红利的权利,相当于靠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为当下融资做担保。
同时,可转债兼具“债券保底”和“股票期权”属性,对等了风险与收益。“投资者既能守住本金底线,又有机会博取超额收益,因此愿意承担比投资纯债更高的风险。”宝晓辉说道。
此外,科创可转债还能够精准匹配科技型企业的成长节奏。可转债因向投资者提供了转股选择权,发行时的票面利率往往较低。宝晓辉表示,在企业早期缺资金、现金流紧张时,通过发行科创可转债,可以获得低息资金支持。而等企业壮大、估值上涨后,投资者可以选择转股退出,发行人无需兑付债券,减少企业财务压力,对冲债券信用风险,保证经营稳定性。
有助于畅通“募投管退”循环
与一般信用债不同的是,科创可转债主要面向股权投资机构等专业投资者发行。股权投资机构在对早期科技型企业投资时,往往面临“投前难以精准评估企业价值与前景、投后缺乏顺畅退出渠道”的双重难题。
科创可转债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股权投资机构“投前看不准、投后不好退”的难题,成为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的关键工具。贺金龙表示,对股权投资机构而言,科创可转债丰富了投资工具,延长了资本陪伴周期,有助于形成“投早、投小、投长”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一二级市场联动,未来进一步可能催生出新的投资策略,为这个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
在传统退出路径上,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主要依赖IPO或并购,而科创可转债则提供了一个风险更可控、灵活性更高的选项。宝晓辉认为,股权投资机构既可以在债券上市后,将持有的债券份额转让给公众投资者,也可以等待后续上市或估值达到预期,在约定条件下转股,甚至满足交易要求后还能在二级市场变现,退出路径更为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