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02:03:40 股吧网页版
少9克金!少20多克金!黄金饰品“以旧换新” 沪上消费者屡遭“克数缩水”
来源:上观新闻

  国际金价持续在高位震荡,“黄金保值”的观念让不少消费者动起了“以旧换新”的念头,将家中闲置的旧黄金饰品换成新款,既满足佩戴需求,又能间接实现资产保值。然而,近期“新民帮侬忙”栏目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反映在“以旧换新”过程中,旧金饰莫名“缩水”,有的少了9克、损失近万元,有的直接“蒸发”20多克、克单价变相飙至2000元。这些“越换越轻”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消费陷阱?新民晚报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陷阱1 验金前不称重

张女士说,这条金项链她购于2008年,当时收据上标注克重约36克。

  “验金之前竟然不称重,等火烧完了告诉我项链只剩27克,还有9克黄金难道凭空消失了?”提起10月30日的“换金经历”,消费者张女士至今气愤难平。她手中那条购于2008年的明牌金项链,收据上明确标注克重36.01克,可经过一家六福珠宝门店的“验金流程”后,重量直接少了近四分之一,9克黄金去向成谜。

  不同门店验金流程各异

经过破坏性验金,现在这条项链接口损坏,已经无法正常佩戴。

  张女士告诉新民晚报记者,她手中共有约57克的几件旧金饰,近期计划“以旧换新”,换成一条60克的足金手镯。为了选到划算的兑换方案,她先后跑了沪上三家六福珠宝门店,却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对待。

去换新前,张女士手中共有约57克的旧金饰

  10月30日下午,她首先来到六福珠宝汇金百货店。“这家比较规范,验金前先称重,项链称出来是36克左右,和我收据上的克重基本一致;验金后又复称了一次,重量没变化,只是说我的金饰纯度不够,需要额外收取折旧费用。”张女士觉得折旧方案不划算,便放弃了兑换,转而当天下午就前往位于上海黄浦区丽水路上的六福珠宝紫锦城商厦店。

  令她没想到的是,六福珠宝紫锦城商厦店的操作从一开始就透着“异样”。“我在过去之前就在微信上和这家门店店员咨询过‘以旧换新’事项。到了之后,我要先验一下纯度,随后店员就将我带到了商厦B1层的验金点。等验金称重结束,才告诉我刚才去的是‘第三方合作点’,不是六福自己的柜台。”张女士回忆,整个过程中,店员既没问她旧项链的原始克重,也没在验金前称重,直接让第三方人员用火枪对项链进行破坏性检测。她指出,按照黄金“以旧换新”的行业规范,验金前必须当面称重、与消费者确认旧金饰初始重量,避免后续纠纷。通常,验金环节的黄金损耗量非常少,只在几毫克至几十毫克之间。

紫锦城商厦验金后,这条项链克重变为27克左右,张女士称“缩水”了9克。

  更让她起疑的是,验金时工作人员始终侧背对她操作,她无法看清具体过程。“火一烧完,他们把项链放在秤上,说只有27克!我当时就蒙了,36克的项链怎么烧完就少了9克?”张女士当即质疑,但紫锦城商厦店的店员却声称“可能是你自己弄丢了9克,和我们没关系”,拒不承认操作违规。经火一烧就莫名少了9克金,张女士气愤不已。她观察到,在紫锦城商厦店验完金,金项链好像少了好几节,并且由于经过破坏性验金,这条饰品的接口破损,已经无法正常佩戴。

  事后门店甩锅“第三方”

  为了验证项链重量是否真的有问题,10月31日,张女士又来到六福珠宝静安大融城店。这次,店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验金前当面称重,显示约27克;过火检测后再次复称,重量未变。事前事后两次称重较为规范,且现场没有说“纯度不够”。大融城店的验金不离柜,且让她签过验金协议,明确标注“破坏性检测可能导致重量轻微损耗”。经过多家询价比较,最后张女士决定在静安大融城店“以旧换新”。

  “换新前,我想把缺重这件事搞个水落石出。一条金项链从36克缩水到只剩27克,按最近金价,等于我损失了将近一万元!”张女士反复回忆,从汇金百货店离开后,她一直将项链妥善放置,不可能自己弄丢9克黄金。她认为:“问题极可能出在紫锦城商厦店的验金环节,我怀疑第三方验金时可能做了手脚。否则怎么会不称重就验金?只要验金,正规门店都会在过火前主动为消费者当面称重。”

  新民晚报记者从六福珠宝紫锦城商厦店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根据警方调取的部分监控,暂未发现异常,紫锦城商厦店坚决否认店方有过任何“不干净”动作。门店一名工作人员称,出于商场的消防要求,所以该门店长期和B1层的第三方验金点合作,不在店内验金。

  11月5日,张女士向记者反馈,对于“验金前不称重”,六福珠宝方面始终拒绝承担责任,总部客服人员将所有问题推给“第三方验金点”,态度强势。“是店员主动带我去第三方验金的,现在出了问题,他们却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合理吗?”张女士表示,“白白损失了9克黄金,实在太冤枉了!”

  陷阱2 换购“一口价”

  如果说张女士遭遇的是“流程违规疑似致重量缺失”,那么消费者钱女士则陷入了“一口价”的销售陷阱:原本明确要求“以克换克”,最后却被店员诱导换成“一口价”金饰,46.96克的旧金饰,只换回25.939克新饰品,重量缩水近一半,折算下来每克黄金价格超过2000元,远超市面正常价格。在黄金饰品“以旧换新”交易中,“以克换克”指按黄金重量等值置换,仅需补缴工费、损耗费等,属“计价”销售;“一口价”则直接按件设定一个远高于材料价的固定售价,设计更新颖,不按克重卖,属“计件”销售。

  “以克换克”却成“一口价”

  钱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母亲手中有总重46.96克的旧金饰,10月17日来到亚一金店嘉莲华广场门店,目的很明确:“按克计价,以克换克。”

  “当时店员先给我们算过旧金折价款,按1159元/克计算,46.96克的旧金能折54426元。”钱女士说,在挑选新饰品时,店员不断推荐“一口价”金饰,让母女俩以“等价换”形式“以旧换新”。“他们说‘一口价’的款式更新颖、工艺更复杂,还有镶嵌工艺,比按克卖的好看多了,适合年轻人戴。”

  由于“一口价”金饰大多造型复杂,有的还镶嵌了其他材质,钱女士和母亲无法直观判断其真实克重,加上店员从未清晰、反复地强调“一口价不按克卖,克单价更高”,只是一个劲夸“款式好、有档次”,两人当时并未察觉异常。

  最后,她们挑选了8个转运珠、1个黄金戒指、1个碎碎金手镯等若干件“一口价”金饰。选款结束后,钱女士因有事暂时离开,母亲在店员的指导下签署了所有收据和协议。

  发现克数“缩水”门店拒换

  当天晚上,钱女士仔细核对收据时,彻底傻了眼:收据上明确写着新饰品总重25.939克,只比旧金饰总重的一半多一点。“54426元的旧金折价款,又补了一点差价,买25.939克新金饰,算下来每克要2000多元,这也太贵了!”

  钱女士当即联系亚一金店嘉莲华广场门店,要求退换或重新按“以克换克”兑换,却遭到拒绝。“门店说,收据上已经标明了商品价格和克数,还有‘不退换’的印章,我母亲签了字,就代表知晓并同意所有条款,不能反悔。”

  钱女士反驳:“我母亲年纪大了,对‘一口价’和‘按克卖’的区别不清楚,店员也没主动说明‘一口价’金饰的克重和实际单价,这是信息不对称!”她认为,店员在明知她们要求“以克换克”的情况下,故意用“款式好看”诱导“一口价”销售模式,事后又拿“签字”当免责借口,属于消费误导。

  10月底,在嘉定区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调解下,亚一金店嘉莲华广场门店终于同意让步:针对部分已熔毁的旧金饰,允许钱女士按“以克换克”方案重新兑换。双方达成和解。钱女士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消费者:“‘一口价’金饰看着好看,但一定要算清克单价,别被款式迷惑了。”

  记者提醒

  先算后买擦亮眼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黄金“以旧换新”中的消费纠纷并非个例。多位业内人士透露,随着金价高位运行,部分金店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会通过“不规范验金”“诱导一口价”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而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容易掉入陷阱。消费者务必牢记以下“三原则”,守护好自己的“黄金资产”。

  原则一:当面称重,确认克重再验金

  “以旧换新”的第一步,必须要求店员“当面称重”。将旧金饰放在电子秤上,看清秤上显示的克重,并与旧金饰的原始标签、购买凭证上的克重对比,若差距过大,需当场质疑。同时,务必让店员在单据上注明“旧金初始克重”,双方签字确认后,再进行后续的验金、选款流程。特别提醒:在未确认换购方案前,不要允许门店对旧金饰进行“破坏性过火检测”,一旦检测,旧金饰损坏不可逆,也难以退换。

  原则二:明确需求,算清“一口价”单价

  若明确想“以克换克”,则坚定选择按克计价的金饰,不要被店员推荐的“一口价”款式迷惑,仔细询问并核对新金饰的克重、工费、折旧费用,避免换新中“克重缩水”。若确实喜欢“一口价”金饰品,可以让店员当场计算“等效克单价”,与当日金价对比,看是否在自身经济可承受范围内,避免因“款式冲动”造成经济损失。

  原则三:仔细读单,不签换购“糊涂字”

  尤其应警惕签单陷阱。仔细阅读收据、质保单上的每一个条款,特别是关于退换货规则的说明,不签“糊涂字”。在签字前,逐项检查收据或质保单,是否清晰标注了每一件金饰品的克重、工费、单价和总价。

  黄金消费兼具“投资属性”与“装饰属性”,在金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消费者更需保持理性。商家应坚守诚信经营的底线,主动公示“以旧换新”的流程、费用、计价方式,不搞“信息不对称”;而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心中有“秤”,先算后买,才能让“以旧换新”真正实现“保值增值”,而非“越换越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