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App“瘦身”趋势日益显著,信用卡类独立App与直销银行App成为关停整合的核心品类。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家银行陆续推进旗下相关App的停运工作,均将原有功能统一整合至主手机银行平台,实现服务集中化。
在信用卡App领域,中国银行近日通过信用卡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逐步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缤纷生活”,其全部功能将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中小银行的信用卡App整合步伐更快,关停与功能迁移动作密集落地。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前10个月,包括江西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四川农信联合社等在内的至少6家机构跟进整合,均将信用卡功能统一纳入主手机银行平台。
直销银行App关停方面,10月10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直销银行业务调整,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直销银行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原直销银行相关业务功能已迁移至北京银行“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信用卡类与直销银行类App成为关停调整主要对象,缘于其业务特性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变化。”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信贷结构中占比有所下降,且信用卡类App功能相对单一,与主App功能高度重叠,独立存在价值减弱;直销银行作为早期互联网金融产物,因用户活跃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其纯线上模式逐渐被主App覆盖,整合后既可保留核心服务又避免资源浪费,反映了业务聚焦与效率提升的行业动向。
薛洪言表示,多App运营模式导致技术维护和人力投入成本高企,而用户对“一站式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分散入口易造成操作繁琐;同时,监管层对金融客户端备案的规范也推动银行精简冗余应用,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主平台使用频次与数据安全水平,这种“减量提质”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共同选择。
薛洪言认为,早年银行密集推出独立App是互联网流量红利期“跑马圈地”策略的体现,试图通过多入口覆盖不同客群与场景,而如今行业逻辑已转向“存量竞争下的精细化运营”。这一转变折射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新趋势:从“多而全”到“精而专”,通过主App整合实现用户体系互通与权益共享;从“产品导向”到“用户导向”,依托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从“线上孤岛”到“生态融合”,强化“金融+生活”场景嵌入,逐步向综合服务平台演进。
银行App整合过程中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技术架构兼容性、用户习惯迁移及数据安全保障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银行需充分考量这些问题,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差异化策略。
“首先,银行要优化移动生态,集中资源升级主App,整合信用卡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强化客户分层与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活跃度;其次,要强化数字能力,推进IT架构分布式转型,引入AI、大数据,实现智能服务与自动化风控;再次,要探索多元服务,主App可拓展财富管理等增值服务,结合‘金融+生活’场景增强客户黏性;最后,要筑牢合规安全防线,保障数据迁移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娄飞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