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
NO.1 围绕6个关键领域,我国将加快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
11月11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日前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到2027年,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通知》明确,要重点解决中试平台“建什么、谁来建、怎么建”等关键问题;指导地方围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等6个关键领域和37个行业重点方向布局建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中试平台。
NO.2 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NO.3 央行: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的视角,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不断拓展宏观审慎覆盖范围。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纵深推进附加监管体系建设。
NO.4 央行:随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显,未来核心零部件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展望未来,机器人产业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将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是产业规模有望继续增长,随着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我国及全球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上升。二是产业继续向智能化与高端化升级,机器人产业将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继续深度融合。三是产业链协同效应有望不断增强,随着自主可控供应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未来核心零部件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NO.5 央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持续规范发行定价、承销做市等行为,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监测。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NO.6 机构: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768.3GWh,同比增长35%
11月11日,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25年1-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1423.7万辆,同比增长26%,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2.1%,带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768.3GWh,同比增长35%。
NO.7 禾赛:第三季度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达60,639台,同比增长13倍
11月11日,禾赛第三季度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达380,759台,较2024年同期的129,913台增长193.1%;三季度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达60,639台,较2024年同期的4,295台增长1311.9%。公司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的净收入将介于人民币10亿元至人民币1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39%至67%。
NO.8 央行:截至9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3300亿元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继续实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推动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管理市值,进一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截至9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3300亿元,金融机构签订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金额约3300亿元,已发放超1200亿元。
NO.9 央行: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兴起,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广阔。下一步,央行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作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深化征信数据治理与产品创新,推动完善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质效评估,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NO.10 国内首条12寸硅光流片平台投用
11月11日,据“中国光谷”消息,近日,国内首条基于12寸40nm CMOS工艺线的全国产化硅光PDK(工艺设计套件)、TDK(测试设计套件)及ADK(封装设计套件)流片服务平台正式在光谷投用,该平台由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NOEIC)建设运营,标志着光谷企业在硅光领域实现又一关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