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09:11:11 股吧网页版
超4000人现场参会!中信证券,2026年最新研判
来源:上海证券报

  11月11日,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在深圳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奋进新征程”。记者在现场看到,签到处早早排起长队,主会场座无虚席。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首日主论坛已吸引超4000人现场参会。

  “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 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师裘翔现场发表最新研判。他认为,展望2026年,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将步入长期下降趋势,可重点关注制造业提质升级、中企出海与全球化、AI商业化三大行业配置机会。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正在不断积累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进行了“奋进新征程”主题致辞,他表示,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持续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市场制度与生态的不断成熟,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正在不断积累。

  邹迎光

  邹迎光认为,“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全球背景、科技趋势、制度环境将呈现新的特征。

  首先,从全球背景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深刻重构,有望带来外部破局的新契机。

  全球治理方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获得更多认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正显著提升,参与全球治理与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也在持续增强;产业格局方面,中国制造彰显出强大韧性,未来将有更多本土龙头向跨国巨头转型,并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金融格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大,资金在资产类型与区域上的再平衡,成为全球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共识,在此过程中,中国资产价值的重估有望持续提速。

  其次,从科技趋势看,更多中国产业迎来关键突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有望带来资本市场的新机遇。

  一是微观主体预期上,中国资本市场的“科技叙事”,正推动风险偏好的持续改善,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点燃了全球资金布局中国资产的热情;二是中观市场特征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向“新”发展,将带来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未来新质生产力行业市值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市场运行将更多反映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果;三是宏观经济运行上,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将助力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有望催生更多市场的结构性机遇。

  最后,从制度环境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提升,以及投资和融资功能的协调,有望带来市场生态的新气象。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与新质生产力行业更加兼容,能够提供满足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链条融资服务。后续的资本市场改革,将聚焦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推动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另一方面,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居民权益资产配置比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步入长期下降趋势

明年关注三大配置机会

  中信证券研究部最新推出2026年宏观与政策展望与投资策略系列。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师裘翔在现场演讲时表示,在多重机制影响下,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将步入长期下降趋势。展望明年,重点关注制造业提质升级、中企出海与全球化、AI商业化三大行业配置机会。

  裘翔

  “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 裘翔说。在其看来,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从本国敞口的本土化企业转型为全球敞口的跨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也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从市场流动性看,裘翔认为,在多重机制影响下,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将步入长期下降趋势。

  一方面,居民存款会间接地以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产品形态入市,意味着市场主要增量资金对回撤控制的奖励会更加慷慨,对收益弹性的奖励会更加吝啬,推动机构产品策略模式从单一追求收益弹性变为多策略运行提高持有人体验。固收+、量化、多策略私募基金平台等产品的增长天花板不断被抬高,这些策略相较传统的比拼相对收益的策略,更容易提高市场内生稳定性,降低市场整体波动;

  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和短视频时代,个人投资者面对的舆论环境更加多元,抑制了群体性亢奋的高度,群体效应带来的单边市场影响在弱化。这些资金生态演变都指向A股整体波动率长期下降的趋势。

  从行业配置看,裘翔认为2026年有三大线索值得重视:

  一是资源与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带动利润率持续抬升,包括有色、化工和新能源行业;

  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包括机械、创新药、电力设备、军工行业;

  三是未来科技板块的新一轮系统性行情,高度依赖新的应用变化打开商业化想象空间,具体到AI产业,需要新的应用拓宽AI商业化场景,从而延续科技板块趋势,并放大中国企业相对竞争优势,重点关注半导体、算力、端侧硬件、AI应用方向。

我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后续仍存降准降息空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演讲时表示,考虑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明明预计,2026年财政支出将保持温和扩张,地方化债稳步推进下地方政府财力也将有所改善,政策层面对于经济的支持和提振作用也将延续。

  经济结构方面,明明判断,2026年经济增长仍以生产驱动为主,外需与内需或趋于均衡。以旧换新政策提振作用明显,2026年社零将延续温和复苏;在新质生产力培育、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动下,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有望得到持续支撑;当前地产库存仍处高位,多项利好政策助力地产去库存;化债推进下,明年基建投资或可边际改善;2026年我国出口压力或逐步凸显,但对新兴市场出口以及部分全球竞争力提升的产业链相关商品(例如AI相关产品)出口或呈现结构性亮点。

  政策应对方面,明明预计,2026年财政政策或温和扩张,赤字率延续4%左右,赤字规模6万亿左右,新增专项债额度进一步提升且用于项目建设的比例提高;货币政策上,随着新利率走廊框架基本完成,央行对资金利率的掌控力度增加。中美利差限制有望减弱,我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后续降准降息仍存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持续发力,央行继续进行国债买卖。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十五五”期间政策重心或更多向需求端平衡,服务消费将成为亮点。杨帆认为,“十五五”时期产业政策或在以“反内卷”重塑制造业利润增长的基础上,推动各类要素向制造业汇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畅通企业从科技创新到利润增长的正向循环,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正面示范效应。与此同时,政策重心将从之前聚焦供给端逐步更多向需求端平衡,在服务消费、新兴产业投资等新动能带动下,内需对GDP的贡献有望稳步提升,服务消费将成为亮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