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作为宁夏省属唯一新能源发电上市平台,宁夏国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宝塔实业,股票代码000595)正站上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的核心通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系统推进新能源发电、输配、消纳一体化建设,推动从“装机扩张”向“消纳提效”转变,同时加快“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与特高压通道建设,为绿电直供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宁夏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率先建立了“风光储一体化、源网荷储协同化”的能源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4100万千瓦,占比突破57%,为宁夏国运新能源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与消纳空间。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发改委此次文件的核心在于强调新能源发展的系统性与消纳能力建设。
发电与消纳双通道布局
宁夏国运新能源目前在区内运营装机规模约300万千瓦,储能项目在建规模640MW/1280MWh。公司重点推进的盐池高沙窝12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石嘴山100万千瓦光伏基地、灵武马家滩与中卫迎水桥储能电站,均处于自治区“新能源消纳优先区”布局内。
从发电到消纳,公司形成了“光伏—风电—储能—外送”的全链条协同格局。 首先,发电侧依托宁夏光照、风能资源优势,加快基地化布局;其次,电网侧利用银东、灵绍、宁电入湘等特高压外送通道,保障输出稳定;再次,消纳侧通过建设储能设施、参与绿电园区与现货交易,提升消纳能力。
业内分析认为,宁夏国运新能源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既是电源建设的主体,又是电力消纳体系的重要参与方。随着新能源利用率成为装机审批和项目核准的关键指标,公司在省属平台体系下的电力调度与市场交易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绿电与算力协同打开新空间
在新能源“发得出、用得好”之外,宁夏国运新能源正着眼于“新场景的用能增长”——算力与绿电的协同。
国家发改委在上述文件中同步提出,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新能源与高耗能新兴产业耦合发展”。这一导向意味着新能源不仅是供给侧的重要增量,更将成为算力、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能源支撑。
宁夏作为“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枢纽节点之一,具备发展算力能源协同的天然条件。宁夏国运新能源已在多地布局“光储一体化+绿电直供”项目,积极探索以自建绿电为算力中心提供清洁电力的商业模式,并计划在虚拟电厂调度、可再生能源证书交易(GEC)等领域率先试点。
未来,随着中卫、宁东等地数据中心与算力枢纽的建设推进,公司有望成为新能源与算力融合发展的省级示范样板,在能源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平台化作用。
根据三季报,宁夏国运新能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7.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大增逾500%。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主营结构全面优化,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国家政策从“规模扩张”转向“消纳效率”,宁夏国运新能源正从“项目承载者”向“能源协同创新者”转变。依托国资背景、消纳通道与储能布局,公司有望在下一轮新能源增长周期中,成为宁夏能源转型的核心引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