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16:24:20 股吧网页版
利率收窄、合规趋严,消费金融机构谋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消费金融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不良贷款规模上升,叠加利率空间收窄、持牌机构竞争加剧及监管政策收紧,行业承压明显。

  不过,困境中亦存机遇: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其“活在当下”的消费观念与线上消费习惯催生新需求;金融科技更成破局关键,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正重构服务体系。

  “创新与合规是消费金融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柱,品牌则是长期竞争力的关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表示,在创新层面,既要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融入风控、获客等环节,以技术赋能提升服务效率;更要突破传统模式,避免与银行硬拼,转而聚焦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解决方案,创造差异化价值。

  在合规方面,从业机构需构建全流程合规体系,不仅业务运营要严守底线,算法设计等技术环节也要符合规范,同时紧跟监管新规,将监管意图贯彻到企业发展中。

  而品牌建设能显著降低获客成本、增强用户信任,消费金融机构可通过行业交流与合作,不断夯实品牌基础,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承压前行中:以合规立本,锚定消费新特征

  资产质量下行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最突出的痛点。

  在杭银消费金融主办的“科技赋能、提振消费”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刘勇表示,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已达246.32亿元,同比增幅32.96%,不良资产转让价格持续低迷。叠加整体经营状况波动下滑,直接影响机构拨备计提与盈利能力,利率空间收窄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

  客观来讲,消费金融业务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能够覆盖一定风险,但在监管明确利率上限后,利率持续走低成为行业常态。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达31家,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利率空间。

  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则带来了更严格的合规考验。例如,最低注册资本金提升至10亿元、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从30%提高至50%、担保融资业务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三项核心要求对机构的资本实力与规范运营提出了更高标准。

  此外,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除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银行系、平台系、科技系消金同台竞争。其中,银行信用卡、自营消费贷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2%、20%。由此导致获客成本不断攀升、产品同质化严重,亟需通过差异化创新突破竞争红海。

  尽管挑战重重,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仍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章华强调,消费金融的发展需始终紧扣“民生”核心,还要适配当下消费市场的新特征。

  当前,年轻群体已成为消费主力,其消费观念与行为发生显著转变:不再为房产等耐用消费品过度压缩开支、长期攒钱,而是更注重即时体验,“活在当下”的消费倾向明显。

  同时,这一群体高度依赖线上场景,网络消费、先享后付等新型消费模式日渐普及。基于此,消费金融需聚焦年轻群体需求,强化线上服务能力,主动贴合新型消费习惯,让金融服务更精准地融入民生场景,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金融科技的突破更成为激活行业潜力的核心引擎。刘勇认为,大模型、大数据、区块链与云计算的应用正在重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大模型赋能智能客服、风险评估与反欺诈,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大数据基数能够实现复杂网络挖掘和实时风控,构建多维度的用户画像;区块链技术通过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与身份认证,提升交易透明度与安全性;云计算技术利用弹性计算资源与高可用数据存储,能够支撑业务快速扩展与创新。

  破局进行时:技术深度渗透与生态构建并举

  面对行业困局,机构们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重构寻找突破口。

  马上消费金融常务副总经理蒋宁指出,AI应用的关键在于突破"知识转化"与"持续进化"两大瓶颈,即,如何将金融领域的专业经验(如风控规则、催收逻辑、营销策略)转化为AI可理解的语言、AI模型学会经验后如何实现动态优化。

  在消费金融领域若无法建立“业务反馈-数据回流-模型优化”的链条,AI便只能停留在“工具”层面,无法真正融入业务全流程。

  其所在机构构建的"知识转化-模型执行-动态反馈"的AI应用体系,在催收、贷款审批等场景中实现精准决策。

  蒋宁表示,在知识转化层面,不再追求“大而全”的模型,而是聚焦细分场景。例如,针对催收业务,先明确催收规则、合规要求、效率目标,再将相关知识简化输入模型,通过持续反馈让模型逐步适配业务。

  在模型执行层面,采用“大模型拆解+小模型组合”的思路,如处理贷款审批时,将宏观经济分析、行业风险评估、客户行为研判拆解为多个小模型,再通过组合验证提升决策精准度。

  在动态反馈层面,打通技术、数据、业务团队协作链路,让AI模型在营销获客、风控预警、客服响应等环节的每一次决策都能获取业务反馈,进而优化迭代。

  在存量经济时代,“爱护客户”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招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简CIO王耀南介绍,在大规模客户基数下,消费金融机构的责任驱动着行业探索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他表示,我们对内部运营确立了核心标准:一方面,确保客户服务全流程合法合规,从客户准入到贷后管理,每环节均以合规为底线;另一方面,在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的平衡中,更注重客户关系的长期稳定性。

  普惠金融领域的场景深耕与生态协同更显成效。

  “我们始终相信,普惠金融的本质是”让每一份需求都被看见,让每一次服务都有价值“,而数字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桥梁。”蚂蚁消费金融CIO刘义表示。

  他认为,针对下沉用户信用数据缺失问题,创新引入“非标准化凭证认证”模式,支持用户上传营业执照、摊位照片、农产品购销单据等材料,通过图像识别、文本解析技术提取关键信息,并联动地方政务平台、行业协会补充数据,让“有真实需求但缺传统资质”的群体也能获得金融支持。

  他进一步指出,在生态协同上,蚂蚁消金一方面联合地方银行、担保机构搭建“普惠金融联盟”,通过技术输出、风险共担降低合作机构服务成本;另一方面,深度融入地方产业生态,例如在农业大省与供销社合作,依托其网点优势实现“金融服务+农资供应+销售帮扶”一体化。

  在杭银消费金融副总经理段美宁看来,尽管生成式大模型(如语言、视频模型)已广泛应用,但信用模型属于判别式模型(预测逾期概率)。

  杭银消金借鉴大模型方法论,通过声纹识别(多账户同人检测)、视频/图像识别(材料造假防控、环境一致性核验)提升身份核验精度;在决策环节,通过智能决策平台实现数据选型、模型融合、额度定价的自动化优化,提升决策效率与科学性。

  他表示,我们始终认为,优质的风控不是 “限制消费”,而是通过精准识别风险、降低服务成本,让金融服务更高效地触达信用成长型客群与消费场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消费提振提供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刘勇指出,消费金融行业将呈现技术深度渗透、业务场景细分、风控智能升级的趋势。在监管合规底线之上,唯有以金融科技夯实风控核心,以场景创新挖掘民生需求,以生态协同拓宽服务边界,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让金融服务真正赋能消费升级与实体经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