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数以千计的商业机遇,推动双边合作不断深化。与25年前相比,巴西对华合作已迈入新阶段,双方正携手追求共同繁荣,致力于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世界。” 近日,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联席主席李嘉诺(José Ricardo dos Santos Luz Junior)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巴关系以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为核心支柱。
11月7日,2025“一带一路”贸易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主题为“链动绿色增长,共筑韧性未来”。来自44个国家的多位商协会负责人、驻华使节等4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出席论坛。李嘉诺在论坛上表示,在所有的领域,巴西都迫切希望吸引到来自中国的投资。因此,不论巴西政局如何变动,中巴合作关系始终保持强劲状态。
11月10日至21日,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于巴西北部的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行,议题聚焦于气候变化与全球未来。李嘉诺表示,中国在巴西的投资已延伸至新技术、智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巴技术交流的核心关键词。以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的绿色电网项目为例,中国投资不仅为巴西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通过向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实现技术转移与本土化落地,为当地带来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21世纪》:作为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分会联合主席,你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巴经贸合作面临哪些核心机遇与挑战?
李嘉诺:我担任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联席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我们的使命是搭建巴西与中国企业家之间的沟通桥梁。当前,中巴两国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秉持互信互利原则,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合作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数以千计的商业机遇,推动双边合作不断深化。与25年前相比,巴西对华合作已迈入新阶段,双方正携手追求共同繁荣,致力于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世界。当前中巴关系以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为核心支柱。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双方带来一体化发展机遇,覆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及多项前沿技术的应用。许多技术已成功落地巴西并稳步发展,涵盖绿色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电子商务、数据中心、云计算、无人机及智慧交通等领域,其中5G通信技术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
中巴合作模式已实现转型:过去巴西主要向中国出口铁矿石、大豆、纤维素和动物蛋白等大宗商品,而如今,中国对巴投资已拓展至新技术、智能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持续重塑两国合作格局。
《21世纪》: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聚焦气候融资与低碳转型。你认为中巴绿色经济合作如何助力全球气候治理?企业层面有哪些具体行动计划?
李嘉诺:COP30是探讨气候变化与全球未来的重要平台。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巴两国正发挥关键作用。这不仅得益于中国国内政策如“十五五”规划所强调的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产品导向,也因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巴技术合作的核心关键词。
近期,中国在巴西电动汽车领域宣布了两项重大投资:比亚迪正在巴伊亚州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长城汽车也在圣保罗州设立电动汽车工厂并已投产。此外,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推动的绿色电网项目,作为中国在巴最大投资之一,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也为当地社区创造发展机遇,并提供员工专业培训。这类合作不仅是资本投入,更包括技术转移与本土化实践,真正体现了“全球视野,本土行动”的理念。在全球南方国家合作中,中巴关系堪称近年来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21世纪》:展望未来3-5年,你对中巴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有何预判?商业领袖组织将如何推动双边企业深度对接?
李嘉诺: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前中巴合作态势良好,前景广阔。我们机构的核心任务是增进中巴企业和企业家之间的理解,为此我们组织大量交流活动,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对接平台。我们不仅带领巴西代表团访华,考察中国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进企业,也接待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协助他们在巴西寻求合作机会。
总体来看,中巴关系正不断深化,联系日益紧密。去年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巴建交50周年。无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我们都将见证两国在技术转移、投资合作、创新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