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1月12日讯 11月11日晚,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6808.HK)发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
公告显示,高鑫零售半年度营业收入305.02亿元,同比下滑12.1%;净亏损额1.27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86亿元。截至报告期末,高鑫零售总资产为536.35亿元,同比下滑4.2%

高鑫零售中期业绩情况;来源:公司公告
谈及亏损原因,公司表示,商品销售收入减少及租金收入下降,此外,组织架构优化也产生一定影响。
半年亏损1.27亿元
高鑫零售作为大卖场运营商,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商品、会员费和大卖场楼宇内出租所得的租金。分类看,在今年4-9月,公告显示高鑫零售来自销售商品的收入为290.81亿元,同比减少41.05亿元;会员费收入1800万元,同比增加400万元;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14.03亿元,同比减少1.05亿元。

高鑫零售分类别收入情况;来源:公司公告
谈及商品销售收入下滑的原因,高鑫零售表示,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疲软,导致平均每笔交易的购买件数及商品平均售价走低,继而导致平均客单价下滑,此外,受到中秋节与国庆节重叠的日历效应的影响。从毛利率的角度看,半年报显示毛利率为25.3%,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
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黄明端和尹衍梁在台湾开出了第一家大润发超市,1997年,大润发进入中国大陆。1999年,营收突破240亿元,2009年凭借400亿元营收超过家乐福,成为中国内地的零售冠军。2011年,大润发与欧尚集团合并成立高鑫零售,同年7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从历年业绩情况看,根据公司公告,2016年-2018年为高鑫零售业绩巅峰,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净利润超250亿元。2022财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全年录得归母净亏损7.39亿元。此后,高鑫零售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净利润则在2023财年、2025财年为正,分别为7800万元、3.86亿元。2026财年,中期业绩亏损1.27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86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9月,高鑫零售共有501家门店,其中大润发462家,大润发Super32家、M会员店7家,其中65%为租赁门店、35%为自有物业门店。
加速调改:推出自有商品、布局前置仓
过去半年,高鑫零售相对低调,但在调改上却默默下了很大功夫。披露半年报显示,期内完成3家门店调改、推出500支自有品牌商品、在5地建成前置仓。
报告期内,高鑫零售完成3家华东区门店的调改,客流量实现双位数增长。公司计划在本财年完成超30家门店的调改或区域调改,预计下财年之前完成超200家门店调改。从调改内容看,与行业内当前进行的调改相似,取消主通道并弱化强制动线、降低货架高度、增加试吃。高鑫零售表示,未来门店面积将缩减至6000-7500平,精简后商品在15000支左右。
公告显示,高鑫零售的自有品牌包含“超省”系列和“润发甄选”系列,其中,超省系列更聚焦性价比,润发甄选则兼顾品质与价格、更聚焦健康饮食。报告期内,两个品牌合计推出超500支自有品牌商品,从销量表现看,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50%。值得一提的是,大润发超市中商品支数超15000,自有品牌商品占比不足3%,但在今年9月,两个品牌的业绩贡献已经超过2%。
供应链方面,高鑫零售目前在全国有13个常温仓、25个冷链仓。在公告中,高鑫零售首次提到的最新布局的前置仓业务情况,截至9月,在上海、江阴、洛阳、济南、清远五地建成前置仓,单仓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日销售额5万元,目前可实现一日一配或一日多配。未来三年,高鑫零售的计划是将线上业绩的占比提升至40%-50%。
实际上,前置仓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山姆会员店将建设的前置仓称为“云仓”,面积在200-500平方米,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中国市场云仓数量已接近500个。蓝鲸新闻获悉,京东七鲜今年以来同样采取前置仓模式加速扩张。有业内人士告诉蓝鲸记者,前置仓面积小、只接受线上订单,精选周边几公里内消费者经常购买商品,整体运营成本较低、效率高。
就未来发展,公司管理层在公告中表示,将聚焦商品精简与差异化、淘汰同质化商品、门店调改和顾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