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20:14:31 股吧网页版
机器人一定要是人形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 有人提出了这一问
来源:上观新闻

  在近日举行的2025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即首款“女性”机器人的亮相惊艳四座,同时引发了诸多讨论,包括“机器人里是否藏了真人”等,更引出一个讨论多时却未有定论的话题:机器人是否需要高度拟人?

  在11月11日举行的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分论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来自企业、监管机构与投资界的专业人士也不约而同地提及了这一话题。

  “机器人一定要是人形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为何人形机器人在当下集聚了行业最前沿的资源与最广泛的关注?有一点可以肯定,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技术瓶颈、成本控制、标准化建设、伦理法规以及商业化破题等挑战,是机器人产业发展走向的集大成者。能厘清并攻克这些难题,中国机器人产业持续走在世界最前列,就不会是难事。

“拟人”的不只是形态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展示的一段“一镜到底”视频中,工作人员拉开了IRON背后的拉链,全方位展示了包括背部晶格肌肉与控制器、肩膀运输固定器等机器人的内部构造,并称之为“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

  在帕西尼感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季翔斌看来,人形机器人追求“拟人”,并不只是为了外观与人类的统一。从机器人运作的底层逻辑看,传感器好比构建机器人“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可以通过震动来判断接触面的材质、声音、光亮等人类依靠“五感”感知到的外部世界。

  由此可见,在人类现有的想象力下,让机器人与我们同样具有头脑、躯干和四肢,可理解为一种思维惯性。而人们对机器人是否应该具备“人形”产生疑问的背后,实则暗藏了一个未被重视的鸿沟。

  上海青心意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牛腾昦表示,人形机器人运用于制造业,可帮助人类解决生产任务。但人类还希望机器人能尽早帮助自己完成家务,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背后的鸿沟就是机器人的功能与人类体验的断层:传统机器人的行为是功能导向,即从A点移动到B点,执行精准但过程“冰冷”;而人类的交互逻辑是情绪导向,“从家人的脚步声里就能听出对方是高兴或疲惫。”

  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努力迈过这一鸿沟。在牛腾昦看来,破局点是让机器掌握人类的语言,把“情感计算”从上层应用下沉为机器人的底层架构。为此,今年9月,青心意创推出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情绪步态模型”,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不仅具备稳健的运动能力,还能通过自己的步态准确传递情绪状态,譬如步履轻快表示喜悦、步伐沉重表达沮丧等。

  让机器人既具备人形又兼顾人类感知力,并最终能为人所用的前提,是稳定性。青心意创自研的人形机器人“Orca I”曾是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唯一零摔倒跑完全程的选手。在操作层面,Orca I突破了传统端到端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可理解任务背后的意图而非机械地执行指令,目前其短程任务的成功率已超95%。

  牛腾昦表示,从大语言模型、视觉模型等各模态独立发展的第一阶段,到多模态融合的第二阶段,人类正走向多模态渐进探索物理世界的第三阶段,构建“世界模型”。“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

自主可控是未来方向

  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向早稻田大学“下一代机器人研究机构智慧机器人研究所”助理教授汪伟提出了一个不少人好奇的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机器人的研发,但今天看来声量似乎有些式微。

  汪伟表示,日本确实在50年前就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但到20世纪90年代,很多研发团队已经难以获取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没有找到机器人运用的固定场景。最终,这些团队转向了康养机器人、救灾机器人的研发,暂时放弃了对人形机器人的专注。

大会现场

  不过,近年来,伴随中美等国对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投入加大,日本也开始加大相关研发投入,主要聚焦两大方向。其一是专注AI,尤其是当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相对成熟,开始专注具身智能等领域。其二是找寻更多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赛道,企业即便拿到大额融资,也不建议很快花完,而是应该留些家底,持续去找寻新的应用场景。”汪伟说。

  对投资人而言,商业化落地是当务之急。

  中科创星是国内首个专注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平台,其科创生态部负责人施伟表示,包括特斯拉在内,国内外诸多大厂已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在制造、物流、生活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人形机器人的身影。但老百姓一直对家用人形机器人抱有期待,这一领域目前仍是一片蓝海,需要耐心资本加持,也依赖政策走向和技术迭代速度,三者缺一不可。“对投资方来说,对一个赛道保有十年以上的投资耐心很不容易。”

  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竞争还触及使用者的价格敏感度。有研发企业负责人表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降本增效”不能简单地用“减配”思路实现,这样反而阻碍了行业创新。相反,在追求机器人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尝试新材料、新技术,才是人形机器人开发“降本增效”的好办法。

  其中,“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将起到关键作用。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同阳分享了一则亲身经历:在研发人形机器人时,企业尝试过从世界各地引入最好用的控制单元、最领先的减速器、最强的零部件,但它们本身并不专门为人形机器人而生,因此被组装到一起时,并未达到想要的效果。“我们意识到,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还是要自主研发、自主可控。”

  此次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的一大亮点,便是由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及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智算中枢”AI算力大小脑一体化控制器。这一系统采用CPU、GPU、NPU等异构算力架构,实现了核心零部件的100%国产化,可在机器人本体部署具身智能体软件,为边缘计算、智能工业及智慧终端提供高效的算力支撑。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新亮相的“智算中枢”整合了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支持虚实融合训练与自主学习,能够实现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快速响应与智能协同,将为服务、制造、科研等多领域应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人形机器人在“大小脑”智能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