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资本市场“热炒”的全固态电池概念,遇到了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的谨慎回应。
11月12日,以“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为主题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承新在大会前的高端对话会上表示,现在行业一直争取尽快突破全固态电池,但是,全固态电池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解决,需要科学家去做科学的分析,需要工程师去做工艺装备、产品设计,要做很多的事情,这是长周期研发的过程。
当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无模组电池包、电池底盘一体化等一些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进入市场应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动力电池的销量达到了786GWh,出口量超过了129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8.9%和32.75%。
在中国动力电池形成了全球竞争优势的同时,电池行业技术迭代也进入加速期,多种技术路线探索不断演进,其中,全固态电池成为最为瞩目的方向。电池行业内对其寄予厚望,尤其是资本市场形成“热炒”话题,全固态电池何时商业化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过,在此次活动上,业内专家和企业家对固态电池都表达了谨慎的态度。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表示,全固态电池小批量地示范装车在2027年是可以的,但要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整个产业链要达到规模效应,制造要找到更低成本的制造工艺,确实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估计最早也要到2030年以后。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的对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预期时间则更晚。“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绝对是最乐观的预期,甚至我的判断是可能2035年。”
邓承浩表示,可能大家有些时候还是会把它想象得太美好,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其实还面临着科学的挑战,所以要去穿越科学的挑战、工艺的挑战、成本的挑战,这个周期还非常长。
“最近我走市场,我发现这半年特别明显,10个用户有5个说,现在买液态电池是不是就要过时了?是不是要等固态电池?我认为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对大家的引导是错误的,一旦在固态电池或者材料上有一个小的突破,就被无限地放大,每个人都觉得拯救了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技术,其实不是这样子的。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固态电池的发展,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所以我觉得不能拔苗助长。”邓承浩表示。
在全固态电池形成热潮的同时,半固态电池正在快速应用。杨红新就表示,“如果大家最近3—5年内有买车计划的,可以暂时不用等全固态电池。现在的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也很好。”
邓承浩也表示,当前液态电池还有很多的创新可以去做,固液混合是液态电池的技术路线的升级,它解决的是高能量密度的一些本征安全,换句话说,就是液态电池本身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完。
不仅如此,邓承浩呼吁行业关注下一代电池,而不是马上聚焦在全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是不是最终的技术形态,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全固态电池能不能走得出来,未来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我们的痛点,或者可能能量产却带来了更多的痛点?其实是没有形成结论的。”
邓承浩表示,长安和深蓝也在积极地推进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但是并没有因此放弃现在液态技术的成长,放弃别的可能有机会的技术路线。现在长安在液态电池改良、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和聚氧复合等多条技术路线上都在探索。
中国科协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在大会开幕式发布《2030动力电池发展展望》报告,指出7大趋势,其中两大趋势就是,固液混合电池将从小批量应用快速走向市场化;全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应用。
张进华表示,固液混合电池凭借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潜力,成为动力电池技术演进的重要技术路线。当前,添加无机电解质与电解液部分聚合是两大主流技术方向,仍存在界面阻抗、成本及制造工艺等挑战。到2030年,固液混合电池能力密度将突破450Wh/kg,全面满足车规级高性能需求,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
另外,全固态电池以其超高能量密度特征,已成为全球着力布局的焦点领域,当前正处于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和产业化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随着界面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有望推动无外部加压的全固态电池走向现实,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完成中试验证和小批量装车应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开幕式表示,要不断挖掘液态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潜力,推动本征高安全、全气候、高比能液态动力电池创新发展;固液混合电池率先开启小规模装车配套,要突破制造成本、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等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化应用;全固态电池整体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要持续加强全固态电池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难题的研发攻关;研发电池系统实时感知、动态响应、自主决策等智能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活动除开幕大会外还设置了6场专题会议,围绕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与创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与产业协同、质量强链赋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动力电池多场景创新应用、动力电池国际物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等行业热点话题,深入研讨产业发展,探寻新趋势和新方向。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致力于推动全球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交流与集群发展,已在宜宾成功举办了三届,累计发布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600多项,签约重大项目200多个,已经成为深化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不仅助力四川加快构建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也为全球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月12日下午的签约仪式上,共签约项目180个,总金额达861.3亿元,涵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新能源关键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