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指数基金、红利主题基金,历来是国内权益基金分红的“主力军”。然而,今年四季度以来,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尤其是成长风格产品,罕见宣布分红。
不同于宽基指数基金、红利主题基金等,以持有股票的股息作为分红来源,主动权益基金的分红更多来自买卖股票的差价收益。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成长风格基金短期内积累丰厚的收益,基金管理人或主动通过分红,帮助投资者将收益“落袋为安”。分红还可以起到调整持仓结构、资产再投资、维持最优运作规模等作用,在契合投资者需求的同时,引导投资者践行长期投资。
成长风格基金罕见分红
11月12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易方达科讯混合将以11月7日为基准日进行2025年第一次分红,分红方案为0.9元/10份基金份额。Wind数据显示,按照基准份额计算,该基金此次分红金额达2.26亿元。截至11月11日,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已实现翻倍。一季度,该基金曾密集完成2024年的两次分红,距离上一次的2021年分红已经过去三年。
知名基金经理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平稳增长混合、易方达科翔混合,也于11月宣布分红。根据公告,两只基金均以10月31日为基准日进行2025年第一次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3762.23万元、1.05亿元。此次是两只基金自2021年以来首度分红。截至11月11日,两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均在50%以上。

图片来源:Wind
从上述产品基金合同表述的基金收益分配原则看,包括“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不能低于面值”“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才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此外,成立于2021年的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则在今年10月进行成立以来的首次分红。该基金规模在今年三季度末达到历史最高的6.86亿元。首次分红以10月10日为基准日,分红方案为4元/10份基金份额,分红总额达1.31亿元,这也是今年以来(按权益登记日统计)单位分红最多的主动权益基金。

图片来源:Wind
灵活运用分红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主动权益基金的分红更多来自买卖股票的差价收益。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势,成长股表现突出,成长风格基金短期内积累了丰厚收益,基金管理人或主动通过分红,帮助投资者将收益“落袋为安”。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部分大中型公募机构考虑,在关键时点对主动权益基金采取强制分红措施。一方面,主动权益基金往往有仓位的最低限制要求,分红变相发挥了降低仓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行业主题基金而言,很多投资者是追涨买入,分红可以减少错误操作带来的损失。
“成长风格基金要进行现金分红,就必须卖出部分持仓的成长股来筹备分红资金,借此机会基金经理可以顺势对持仓结构做优化调整,比如对前期涨幅过高、增长潜力存疑的成长股多卖一些,适当降低这类个股的持仓占比。”代景霞表示。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提示,基金业绩并不是决定分红的唯一因素,基金合同的约定、基金管理人的分红策略等也会影响分红,有些基金可能更注重资产的再投资,以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另外,代景霞提到,分红还可以间接起到“控制规模”的作用,若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可能影响策略的灵活性,通过分红降低净值,有助于维持基金的最优运作规模。
分红趋势持续扩散
近年来,公募基金分红已蔚然成风。尤其是在指数投资大发展的趋势下,定期分红成为宽基、红利指数基金产品的“基本配置”。
结合今年的市场表现、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动作,代景霞认为,宽基、红利等指数产品的分红趋势可能会逐步扩散到主动权益基金。
“今年A股市场显著回暖,主动权益基金积累较高的收益,具备充足的分红资金储备。而当前投资者对稳定现金流的需求日益增加,指数基金的分红模式已经培养了部分投资者的分红偏好。主动权益基金顺势跟进分红,既能锁定收益、优化持仓结构,又能满足投资者需求,助力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在代景霞看来,越来越多的主动权益基金将主动加入分红行列。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建议,基金管理人可以更主动地将分红机制嵌入产品管理框架中,将其作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增强投资者持有体验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