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杨仪)值班人员轻点鼠标,无人机便从大疆机场自行起飞,完成巡检、进行故障识别并自动生成报告,全流程仅需40分钟。这是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使用无人机智慧巡检的日常。
这套覆盖新能源项目全流程的自动化方案,正让无人机巡检技术扎根更多复杂作业场景,为长达400公里的“光伏长城”筑牢运维屏障。
近日,大疆行业应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库布齐沙漠举办“智护每一度绿电”的分享活动,集中展示其行业无人机技术在新能源基地建设和生态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破解“光伏长城”运维困局
走近全球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百万块湛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在金色沙海中绵延起伏,宛如一片"蓝色海洋"。
这幅生态能源画卷背后曾面临严峻的运维挑战。据场站工作人员介绍,为兼顾生态修复与发电效率,光伏板离地高度提升至1.5米及以上,大幅增加了光伏板维护检修难度。而装机规模100万千瓦的光伏治沙电站,占地高达3.2万亩,包含200多万个关键设备。传统人工巡检完成一次全面巡检需要180天,且仅能通过目视判断组件表面的清洁度、遮挡或可见破损,而无法有效检测热斑现象、旁路二极管故障等潜在安全隐患。
“基于对行业深层需求的洞察,我们以‘安全、智能、可靠’的三大核心技术革新推动光伏巡检的智能化升级。”大疆行业应用能源行业负责人宋天奇表示,大疆行业无人机尤其在复杂场站环境中全面保障飞行安全,实现光伏电站运维的数字化与精细化。
内蒙古区域华能、国家电投、三峡等多家发电企业引入大疆机场与无人机后,运维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三峡蒙能公司生产技术部高级主管刘畅介绍,“传统人工巡检需要4个工作人员采取手持红外设备操作,每天仅能覆盖1000块左右的光伏组件。现在采用无人机自主巡检下,以先导光储电站为例,平均每日巡检约30000块光伏组件,整站巡检完毕用时36天,效率较人工提升26倍以上,目前使用无人机智能巡检光伏组件识别故障准确率已达95%以上。”
“这一效率的提升得益于无人机搭载的高清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双模式。”大疆行业应用能源业务代表于洋洋介绍,“光伏组件工作温度相对恒定,一旦异常可能存在功能过载、旁路二极管损坏等问题。无人机巡检可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直观呈现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分布,识别热斑异常等隐患;同时能突破地形限制,在空中实现对光伏板进行全方位、高速、无死角检测。目前,无人机智能巡检已具备对集电线路、升压站等设备的日常巡检能力。”
护航新能源项目全周期
如今,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已延伸至新能源项目全链条。内蒙古华能库布齐能源有限公司运维部专项负责人潘禹介绍,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建成的2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中,无人机技术已深度应用于全链条。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广达6万多亩的场址上,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仅用两周即完成地形测量,效率相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近9倍。项目投运后,这片由62万余根管桩、近400万块光伏板构成的庞大设施,开展无人机机场的全自动化巡检方案,为公司后续基地项目的数智化建设积累经验。
中广核湖北公司的实践同样亮眼。中广核(湖北)新能源检修中心主任董超向记者介绍,2022年以来,无人机巡检运维新模式已覆盖湖北区域31座场站、1.039GW光伏组件和523台风机叶片等发输变设备的日常精细化巡检工作。作为中广核新能源最早成立的专业无人机巡检队伍,新的作业模式为场站的精细化运维管理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效率实现10倍至20倍的飞跃。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大疆机场已应用于1000余座新能源电站,无人机巡检方案在国内的新能源场站覆盖率达50%,可适应暴雪、沙尘等多种极端天气和高原、盆地等特殊地理位置,为“光伏+治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让绿色能源在沙漠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