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汽车行业迎来转型关键节点。
这一年,电动化转型成果进一步凸显,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高质量、高价值的电动化产品密集推向市场。其中,自主品牌凭借优秀的产品竞争力加速扩张,合资品牌也开始发起反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充分融入本土化供应链生态,加大革新力度,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智能电动化产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10月,我国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约1925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智能化优势持续占领市场。今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为65%,较去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
今年10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55.3%,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70.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9.1%;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7.1%。
2025年被业界誉为“智行元年”,主机厂纷纷喊出“技术平权”口号,行业竞争的焦点从“比拼技术”转向“普惠落地”。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突飞猛进,行业呈现出技术路线多元、赛道玩家众多、产品体验升级等热闹景象。不过,在智能辅助驾驶快速发展与落地的过程中,安全与体验的平衡也成为所有车企、供应商亟待解决的课题。
此外,我国汽车出口已经成为又一重要增长引擎。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汽车出口82.8万辆,同比增长42%;今年前10个月,我国汽车出口约651万辆,同比增长23%。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技术输出”的跃升,形成了“全链条深布局”的智能化格局。越来越多跨国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也将创新中心落地中国,以中国市场需求驱动全球业务重构。
眼下,汽车行业电动化浪潮势不可挡,从产品制造到驾驶体验,智能驾驶和AI技术正对行业产生深刻变革,产业转型升级已经逐步进入深水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由高速增长持续向高质量发展。
在汽车产业的变革和重塑过程中,行业需要关注者、观察者与记录者,目的是发现、记录与启发,以客观视角见证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成长,从而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