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板IPO,到尝试“联姻”A股上市公司成都先导,为进入资本市场,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医药”)做出了多番尝试。如今,在曲线上市未果仅四个多月后,海纳医药再度出击,递表港交所。不过,报告期内,海纳医药净利出现波动。今年上半年,海纳医药营收、净利双降。此外,2024年起,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且公司毛利率呈整体下滑趋势。在资本市场门外徘徊多年后,海纳医药能否借港股实现破局?

递表港交所
港交所官网显示,近期,海纳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资料显示,海纳医药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提供CXO服务;同时,公司拥有专有产品管线,主要通过医药技术转让对该等管线进行商业化。其中,CXO服务业务涵盖药物发现、CMC、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注册和验证直至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环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往绩记录期间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海纳医药在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让的CXO服务提供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排名第二。根据同一来源,海纳医药在同期提交的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申请总数方面亦排名第二。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以及2025年6月30日,海纳医药分别有242个、331个、383个及398个正在进行的CXO项目。
此次递表港交所,海纳医药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资助公司的研发活动、扩大产能并加强质量控制、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高级咨询师董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海纳医药这类企业而言,港交所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市场化的包容性以及国际化的价值评估体系。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投资者,他们对医药行业的理解更为多元,为海纳医药提供了一个“价值重估”的良好机会。最后,港交所的审批流程更加标准化和可预期,能够为急需资金的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融资通道。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提到,港交所作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上市门槛相对灵活,尤其适合成长型医药企业;二是国际资本参与度高,便于企业吸引全球投资者;三是再融资机制较为便捷,有助于企业后续发展。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值得注意的是,海纳医药最新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出现双降。
2022—2024年,海纳医药业绩呈波动状态。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海纳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2.65亿元、4.1亿元、 4.2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5976.7万元、7301.5万元、5329.5万元。
今年上半年,海纳医药营业收入为1.78亿元,期内利润为2208.4万元;上年同期,海纳医药营业收入、期内利润分别为2.14亿元、2976.9万元。
海纳医药表示,上半年收入减少,主要由于CRO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减少,而CRO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减少主要由于处于后期阶段的项目比例较高,而该阶段后续里程碑对收入的贡献相对较低;以及获得的新项目数量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海纳医药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具体来看,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约为7655.2万元、1.13亿元、-3457万元、-4245.1万元。
此外,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0.1%、50.3%、46%、52.1%,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
张新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营收、净利双降以及毛利率波动的背景下,海纳医药需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竞争力。一是加强研发创新;二是优化成本控制,通过提升运营效率缓解毛利率压力;三是拓展业务多元化,例如深化CXO服务或探索海外市场合作,以分散风险并开辟新增长点;四是强化现金流管理,确保研发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波折上市路
实际上,此次递表港交所,是近两年来海纳医药第三次尝试踏入资本市场。
早在2023年,海纳医药就曾向A股发起冲击。深交所官网显示,海纳医药创业板IPO于2023年6月30日获得受理,同年7月25日进入已问询阶段。排队近一年,海纳医药决定撤回IPO申请,公司创业板IPO于2024年6月24日撤单,在撤单前,深交所已发出第2轮审核问询函。
创业板IPO撤单后,海纳医药开始尝试曲线上市。今年3月底,A股上市公司成都先导发布公告称,公司筹划受让海纳医药约65%的股权。不过筹划近三个月,这一事项最终未果。
彼时,成都先导表示,《股权收购意向书》签署后,公司积极组织交易各方推进本次交易,聘请了专业的中介机构对标的公司展开尽调,在此基础上,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和协商,但未能就本次交易事项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张新原表示,海纳医药转战港交所是其应对当前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从创业板IPO到尝试被并购,再到如今选择港交所,公司多次尝试进入资本市场,主要源于其希望通过融资支持研发投入、扩大业务规模,并借助资本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试图联系海纳医药方面进行采访。不过,由于海纳医药官网处于无法访问状态,北京商报记者向公司曾在创业板招股书中披露的电子邮箱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