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金价显著回升,历经震荡后重回4100美元/盎司关口。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相继调整黄金积存业务规则,再度提高认购及定投的起点金额。部分银行的定投最低门槛已提升至1500元,行业积存金的起投标准也同步刷新了历史新高。
受访人士分析表示,银行近期频繁上调积存金门槛,核心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防范黄金市场波动所引发的潜在风险,二是确保业务符合监管要求、保障合规运营。同时,投资者参与黄金积存业务时,需重点关注金价波动和资金流动性这两大风险,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偏好,理性规划资产配置。
满足监管要求
截至北京时间11月12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稿,伦敦现货黄金报价达到4121.79美元/盎司,国际金价在短期内持续走强。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调整积存金业务门槛。
11月11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自2025年11月15日起,将积存金定期积存计划定时定额的最低定投金额从1000元调整为1500元人民币。定期积存计划定时定量的最低定投克重保持不变,仍为1克起存。
同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修订了《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黄金积存业务产品介绍及交易规则》,内容主要涉及交易报价、巨额赎回等事项。新版文本将于2025年11月15日正式启用。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银行年内已对该业务的起投门槛进行过多次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银行积存金起投门槛已经历多轮上调,且调整频次逐渐加快,尤其进入三季度后,上调力度进一步加大。据了解,自3月份起,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便陆续启动调整,多数银行将起投金额从600元逐步提升至650元或700元;进入下半年,调整力度持续加大,10月份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跟进,将起投金额上调至1000元及以上。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人民银行《黄金积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确定的业务规则,黄金积存业务的起投点与黄金价格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黄金价格突破新高,商业银行需要上调积存金起投点以满足监管要求。
同时,杨海平表示,下一阶段,黄金价格在地缘政治风险、金融市场风险以及去美元化趋势的推动下,仍有上涨空间,预计后续起投门槛还将上调。
抑制非理性追涨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密集上调黄金积存金起投门槛,这一举措既是商业银行保障业务稳健运营的主动调整,也是向广大投资者提示风险。投资者需理性看待黄金资产配置,重点防范市场波动和流动性不足这两大风险,切勿盲目追高。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银行而言,提高积存金起投门槛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业务操作风险与合规压力,同时筛选出高净值客户以提升整体业务质量;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小额投资者参与度下降,对业务规模的扩张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银行需通过加强客户教育、丰富增值服务等方式,持续增强客户黏性。
杨海平表示,对投资者而言,银行上调积存金起投门槛本质上是明确的风险提示——能有效抑制非理性的追涨行为,也能帮助商业银行管控业务整体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他同时提醒,投资者参与黄金积存业务需重点关注两类核心风险:一是市场风险,即黄金价格波动可能造成的资产损失;二是流动性风险,即受业务规则限制,投资者在急需资金时可能面临变现困难。
针对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波动风险明显增大的现状,高政扬给出具体配置建议:普通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切勿被市场情绪左右。对于长期投资者,可将黄金纳入个人资产组合,发挥其对冲风险的工具价值,但需避免一次性大量投入,建议采用定期投资策略,通过分批次投入来平滑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需明确,黄金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保值,而非短期投机获利,切勿盲目追高;此外,还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与风险偏好,合理设定黄金资产在整体资产中的配置比例,避免资产过度集中引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