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海通等头部券商,以及东吴证券、开源证券等特色中小券商相继召开2026年度策略会。综合来看,券商正围绕全球市场机遇、实体经济服务路径、行业转型方向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策略会上,各家券商“掌舵人”的发言所透露的战略洞察与市场判断,备受市场关注。
资本市场肩负重要使命
券商“掌舵人”普遍认为,2026年资本市场将迎来多重积极因素交织孕育的新机遇,这些机遇既源于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的重构,也来自国内科技突破与制度完善的双重驱动,共同构成中国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全球背景、科技趋势、制度环境将呈现新的特征,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深刻重构,有望带来外部破局的新契机。
科技突破与制度完善构成了机遇的核心内核。邹迎光认为,从科技趋势看,更多中国产业迎来关键突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有望带来资本市场的新机遇。从制度环境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提升,以及投资和融资功能的协调,有望带来市场生态的新气象。
国泰海通总裁李俊杰认为:“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聚焦提升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带来中国资产广泛价值重估机遇。”
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东吴证券董事长范力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升级的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在金融强国战略指引下,中国资产正迎来历史性的配置机遇。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资本市场肩负着重要使命。”
在开源证券董事长、总经理李刚看来,预计“十五五”时期,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将被摆在更加重要和紧迫的位置上。资本市场不仅是赋能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还将是提振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
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发展要求,证券行业已形成明确转型共识:告别规模扩张的粗放模式,通过服务实体经济、深化科技赋能、优化业务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头部券商引领转型方向,中小券商以特色化路径破局。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刘成明确提出加快打造三维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快打造“价值投行”,努力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前列。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边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适应客户需要的产品线、供应链、朋友圈、生态圈。二是要加快打造“新质投行”,积极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信建投证券依托“研究+投资+投行”模式,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服务平台,不断向高水平、高效能、高层次投资银行迈进。三是要加快打造“数智投行”,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要战略性重视数据要素资产、差异化推动适配性算法、持续迭代创新发展。
国泰海通的实践展现了头部券商的转型落地成效。李俊杰介绍,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加速机构化、产品化、国际化,机构投资者等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不断凸显。国泰海通持续深化投研能力建设、完善产品服务矩阵,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站式、跨领域、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强化“投资—投行—投研”协同联动,为企业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中小券商正通过特色化定位打开发展空间。李刚表示,开源证券锚定“一流北交所特色券商”和最佳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商战略目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防范金融风险,持续构建投行、投资、研究“三位一体”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新三板业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研究业务上,开源证券研究所通过差异化的研究策划和研究体系搭建,激发研究驱动的乘数效应,助力全业务链协同发展。
“在金融强国建设的大时代中,专业能力和长远眼光是创造价值的根本。”范力表示,东吴证券将坚持稳健经营与开拓创新并重,持续优化业务布局,积极融入金融强国建设大局,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