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科技股延续弱势,A股继续回调,日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险守4000点,两市3563只个股收跌。盘面上,家电、银行等传统股表现不错,但电力设备、计算机等科技股仍低迷。

受访人士表示,近期A股震荡下跌属短期调整,科技与传统板块轮动亦属短期现象。预计主要指数仍将维持较长时间的横盘,博弈难度加大。当下可适当降低科技股仓位,规避短线波动风险。
A股缩量回调
今日A股弱势震荡,盘中“V”型反转,午后跌幅收窄:沪指收跌0.07%报4000.14点,创业板指收跌0.39%报3122.03点,深证成指收跌0.36%。科创50、沪深300、北证50微跌,上证50微涨。交易缩量,A股日成交额降至1.96万亿元。杠杆资金热度却不减反增,截至11月11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增至约2.51万亿元。
盘面上,资金继续高低切换,银行、石油天然气、白色家电、医药等概念收红,电源设备、输变电设备、第四代半导体、BC电池、钙钛矿电池、超导概念、HIT电池等概念跌幅较大。

家用电器、综合、纺织服饰、石油石化、医药生物等板块收红,开能健康“20cm”涨停,三木集团、粤桂股份、南京新百、九牧王、孚日股份、康隆达、真爱美家、石化油服、准油股份等多股涨停。

医药生物年内累计涨逾20%,博晖创新、药易购“20cm”涨停,建发致新、天益医疗涨势超过10%,人民同泰、众生药业、合富中国、济民健康、盘龙药业涨停。

电力设备板块跌逾2%,年内涨幅缩至47.59%,阿斯特、艾罗能源领跌,神马电力跌停,但摩恩电气、中利集团、天际股份、石大胜华涨停。此外,机械设备、计算机、国防军工、汽车板块也收跌。

市场共计1758只个股收涨,涨停股77只;3563只个股收跌,跌停股10只。6只个股日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中际旭创涨逾5%,新易盛涨约1%,香农芯创涨幅超过10%。但阳光电源跌近3%,隆基绿能跌逾7%,特变电工继续回调。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日A股走弱,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是从国内宏观环境来看,当前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部分经济数据虽有改善,但整体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存在一定的分歧。货币政策虽保持适度宽松,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是从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来看,近期科技板块资金流出较为明显,光伏设备、半导体等板块净流出居前,而传统防御性板块如医药、银行等则获得资金流入,显示出市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求避险的倾向。
三是从国际视角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对A股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压力。国际资金的流动也较为复杂,外资在A股市场的配置策略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和汇率波动的影响,部分外资机构可能在近期调整了投资组合,对市场情绪产生了一定的扰动。
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近期A股震荡下跌属短期调整。一方面,临近年末,机构为了锁定收益在调仓,部分资金从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流出;另一方面,上证指数接近前期4025点的高点位置,积累了不少获利盘,需要通过回调来释放压力。而软银减持英伟达、台积电销售额增速不及预期,再加上华尔街近期对AI(人工智能)泡沫发出警示,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科技板块的情绪,并拖累了大盘。
或持续横盘
11月以来,A股维持震荡态势,沪指在4000点上下波动,市场赚钱效应不及预期。尤其本周A股多日走低,回调会否演变为深度调整?
飞旋兄弟投资总经理陈旋告诉记者,当前沪指守住4000点,但仍属于在政策底明确与基本面弱复苏的博弈中震荡。政策端利好持续释放,但经济数据反复及外部不确定性抑制了市场风险偏好,呈现结构性行情特征。
“当前市场已进入横盘博弈的阶段。预计未来各大指数依然会持续横盘较长一段时间,博弈交易难度较大。”中安鼎盛投资合伙人陈伯仲向记者表示,在策略上,忌追高频繁切换,可蹲守补涨窗口。比如在中证1000指数8月底开始横盘后,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依然补涨2个月才进入横盘。
“展望11月中下旬,A股市场可能仍处于震荡调整阶段。”陈兴文认为,宏观经济数据的进一步明朗化以及政策的持续发力,将是市场能否企稳回升的关键因素。科技股短线回调,是市场资金轮动和情绪调整的结果。部分科技板块前期涨幅大,短线获利盘兑现带来压力,调整反而给长期资金打开布局窗口。
对于传统股反弹,陈兴文指出,动力部分源于市场对经济复苏路径的预期以及防御性需求的增加,但这种切换是否具有长期性,还需观察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政策导向。
名禹资产认为,国内宏观数据指向性不强,经济基本面关注度不高,中美关系对市场影响也式微。综合来看,择时信号相对有限,预计市场或继续呈现震荡格局。热门赛道拥挤,纯内需板块赔率不足,市场风格或延续再平衡。投资机会上,适度关注2026年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边际改善、行业有望底部反转的方向,如电新、化工、有色、煤炭、建材;长期可继续关注相对景气的AI、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等。
市场风格转向?
近期科技股持续回调,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持续领跌,资金切换至传统股,白酒、家电等板块抬头。那么,市场风格是暂时切换,还是彻底转向?当前投资者应该如何布局?
“投资者应从长期战略思维出发,结合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分析进行持仓管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可适当降低科技股的仓位,以规避短期波动风险,但不宜过度悲观。”陈兴文建议,投资者可以利用市场调整的机会,逢低布局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增长潜力的科技企业。另外,也建议适当配置一些防御性板块,如医药、消费等,以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近期应规避高位科技股,切换至消费类板块。”陈旋直言,临近年底,公募机构冲排名,市场惯例出现赛道大切换,短期科技让位消费。待明年年报水落石出,优质科技股仍有望继续发挥引领大盘向上的动能。
刘有华也指出,科技股与传统板块的轮动仍属短期现象。这主要是年底资金从高估值板块向低估值板块切换的防御性操作,并不代表基本面发生了根本转变。在持仓策略上,建议保持均衡配置,可以保留一部分科技龙头的小仓位,同时适当增加估值较低的家电等传统消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