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协会1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10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6.03亿手,成交额为61.22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26%和增长4.54%。1—10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3.47亿手,累计成交额为608.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6%和21.82%。截至10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总持仓量较上月增长12.01%。
从各家期货交易所的成交情况来看,1—10月,上期所累计成交量为18.53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93.24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37%和增长16.2%;上期能源累计成交量为1.3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5.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9%和下降3.76%;郑商所累计成交量为25.4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73.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4%和0.8%;大商所累计成交量为21.53亿手,累计成交额为85.7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和7.15%;中金所累计成交量为2.51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09.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和43.69%;广期所累计成交量为4.0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1.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5%和150.44%。
格林大华期货副总经理王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月有国庆中秋长假,交易日环比减少5个,叠加节前投资者避险离场与节后返场效应,导致当月成交量下滑而成交额微增。
从前10个月数据来看,我国期货市场成交整体仍保持增长势头。王骏表示,分板块来看,1—10月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格局:贵金属期货与期权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3%和55%,交易者避险与投资需求凸显;金融期货与期权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超过25%和43%,反映出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提升;能源板块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增长逾65%与27%,化工板块成交规模分别增长超20%与11%,是商品板块增量的重要来源;有色金属板块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超52%和11%。
从具体品种成交情况看,市场对工业金属、新能源材料及农产品高度关注。数据显示,10月,按照成交额统计,排名各期货交易所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上期所的黄金、白银、铜,郑商所的玻璃、纯碱、烧碱,大商所的焦煤、棕榈油、豆粕,广期所的多晶硅期货、碳酸锂期货、工业硅期货,中金所的中证100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
谈及10月品种走势,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汪洋告诉记者,10月商品市场整体偏强,其中焦煤、碳酸锂、焦炭等品种涨幅较大,烧碱、玻璃、生猪等品种表现较弱。
展望11月,汪洋表示,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反弹,建议继续重点关注新能源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股指等相对强势板块。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建议在大宗商品、权益市场中寻找低估值且基本面存在改善预期的板块和品种。
王骏预计,11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量将较10月大幅回升,今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将分别超过88亿手和730万亿元,有望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