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一家村镇银行宣布取消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产品,“5年期定期存款库存告急”随之引发市场关注。
11月12日,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目前多数银行已停售5年期大额存单,但普通定期存款5年期产品仍在售。不过,由于利率普遍倒挂,储户对相关产品的热情有限。

银行网点的大额存单产品信息颇为醒目
多家银行5年期定存仍在售
根据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发布的公告,该行综合考虑同业机构的利率水平,自2025年11月5日起对定期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停售5年期大额存单,但停售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在业内还较为少见。11月12日,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目前多数银行普通定期存款5年期产品仍在售。
以某国有行为例,该行在售的定期存款期限包括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最高年利率分别为0.8%、1%、1.1%、1.2%、1.55%、1.3%。某城商行销售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普通定期存款产品,年利率分别为1.4%、1.5%、1.8%、1.85%。
总体来看,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虽然在售,但利率吸引力已大不如前。由于利率普遍倒挂,储户对相关产品的热情有限。
大额存单方面,5年期产品则难觅踪影。“大额存单,期限多样,灵活选存。”位于成都的某股份行社区银行门口的存款产品宣传栏颇为醒目。目前该行销售的大额存单起存金额为20万元,期限主要为3个月、6个月、1年期、3年期,年利率分别为1.1%、1.3%、1.4%、1.75%。
上述国有行在售大额存单产品期限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3年期,利率分别为0.9%、0.9%、1.1%、1.2%、1.55%。其中,1年期(含)以内产品利率略高于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产品利率则与同期定期存款持平。
理财产品吸引力开始增强
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取消长期限存款产品并普遍下调利率,其主要原因在于应对持续收窄的净息差。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通过压降高成本长期负债缓解压力成为必然选择。当前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趋势,不排除有更多的长期限存款产品将被纳入调整范围。
面对利率下行压力,普通投资者是否需要提前配置长期限定存以“锁定”当前利率?业内人士建议,关键在于资金使用规划,如果确定资金在期限内没有使用需求,可以理性按需配置;反之,盲目办理长期限定存反而可能损失利息收入。
另一方面,随着“存款搬家”需求的释放,理财产品与银保产品也成为银行客户经理重点推介的对象,多家银行网点将相关产品信息摆放在显著位置。
光大证券报告指出,5月下旬主要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五大行5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利率已全面降至1.3%以下,部分银行出于负债成本压降考虑,对于定价较高的3年期大额存单等产品的销售也进行了主动管控。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理财收益率虽有下行,但相较存款仍有较好的相对收益;另一方面,随着存量定期存款陆续到期续作,或持续有潜在存款“脱媒”流向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产品。
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略有提升
从市场表现来看,继9月银行理财规模收缩后,四季度迎来恢复增长阶段。国信证券报告认为,在居民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规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6年规模将提升至35万亿元至36万亿元。低利率环境推动居民资产从传统储蓄向净值化理财产品迁移,成为银行理财规模扩张的核心动力。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持续深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在投资灵活性与风险偏好上呈现出一些变化。”普益标准指出,在投资灵活性方面,今年以来,最短持有期型产品规模及其占比扩张明显,且主要集中在7天、1个月等短期限品种,反映出投资者对高流动性与申赎便利性的理财诉求。在风险偏好方面,近一年来权益市场开始走强,债券市场则整体震荡加剧,全市场含权产品数量增多,反映出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略有提升。
对此,理财公司也在积极丰富产品供给。近一年来,最短持有型产品月均新发数量逐步提升,且覆盖多种最短持有期限类型。在营销端,理财公司针对部分产品提供理财夜市、预约赎回等服务,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对投资便利性的需求。
此外,头部理财公司已率先开始建立多资产多策略品牌,打造多元化“固收+”产品体系,满足投资者对于收益弹性的追求。通过挖掘权益、黄金、跨境资产等多类资产配置价值,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投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