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体系是全球货币资金运行的“动脉”,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融资、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依托。“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当前,我国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专家认为,在此基础上,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进一步凸显“自主可控”,对于保障金融安全、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
企业的进出口收付款,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债券通”等渠道投资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类似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且渗透在国际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这些业务的发生,离不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浪潮的带动下,跨境金融不断演化出新需求、形成新趋势,而CIPS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汇丰中国环球支付方案部董事总经理曾愫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汇丰提供的跨境人民币服务中,CIPS是重要一环。
汇丰中国和汇丰香港分别于2015年和2024年成为CIPS的直接参与者。曾愫对CIPS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所带来的“降本增效”深有感触。
她谈到,CIPS减少了中间行,降低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手续费,同时结算路径更清晰,结算效率更高。而且,在成为CIPS的直接参与者后,汇丰将跨境人民币支付的截止时间延长至每日23时59分,让客户在全球任何市场进行人民币支付的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CIPS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专司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业务的批发类支付系统,在当前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中担当着“主渠道”角色。截至2025年9月末,CIPS已接入1700余家境内外参与者,业务触达全球六大洲18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2024年,CIPS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40.3%。
CIPS渠道的日益完善,仅是当下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的一个切面。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24年11月以来金融工作情况。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潘功胜表示,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商业银行行内跨境支付系统有效补充,非银行支付机构跨境零售支付网络遍布全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持续运营。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与日本、韩国等9国二维码支付实现互联互通。”潘功胜在报告中称。
“自主可控”筑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当前,全球对高效、低成本跨境支付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现有系统的诸多痛点仍是关键掣肘。
记者自业内多方了解到,长期以来,跨境支付面临“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接入范围有限”等问题,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跨境支付链条长、合规成本高和主体间信任不足,各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应对。此外,当下持续演绎的地缘政治博弈,也进一步增加了跨境支付的不确定性。
“自主可控”成为破题之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人民币国际化与可兑换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对于保障金融安全、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支付体系遭受地缘经济风险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活力。王勇表示,它为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行使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职能提供高效、可靠的清算“高速公路”,是决定着人民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货币”的关键基础设施。
业内认为,当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独立性与货币国际化程度仍有较大想象空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仍远低于美元与欧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仍远低于美元全球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中资机构的使用意愿;全球大宗商品仍以美元计价为主,人民币在贸易中的结算占比尚未推动形成全面定价权。
庞溟表示,人民币本身在货币储备地位、流动性和定价权等方面的成长空间,也对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维共建“自主可控”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事关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全局,具体应如何着力?
在王勇看来,下一步建设的重点突破口和优先事项应主要围绕扩大网络覆盖、优化制度规则、探索技术前沿以及强化场景应用这几个核心层面展开。其中,扩大网络覆盖与参与主体是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全球影响力的核心;优化制度规则是系统稳健运行的制度基石;探索前沿技术是支撑系统韧性、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强化场景应用则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生态的必由之路。
CIPS的进一步发展,被置于重要位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随着CIPS逐渐辐射至更广泛的国际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自主可控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CIPS未来有望成为全球备受信赖的专门服务于实体经济、国际商品服务贸易的全球支付系统。
数字货币发展被寄予厚望。庞溟建议,积极稳妥推进货币桥项目建设,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多边和双边合作,发挥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文称,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有效规避地缘冲突带来的制裁威胁,吸引更多国家和企业在跨境贸易中选择人民币结算。随着CBDC系统拓展跨境支付应用场景,以及CIPS逐渐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币的全球使用网络持续拓展。
健全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生态,则是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基石。曾愫建议,进一步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在主要离岸市场发展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投资工具,为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和保值增值工具。同时,不断提升跨境贸易、融资及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的便利度,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促进人民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