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正证券发布对港股上市公司Mirxes Holding Limited(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股票代号:02629.HK,下称“Mirxes觅瑞”)的深度报告,首次覆盖即给予“推荐”评级。报告指出,Mirxes觅瑞作为全球胃癌早筛领域的先行者,凭借先发优势和深厚技术壁垒,持续巩固行业领跑地位。
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
研报显示,2014年Mirxes觅瑞在新加坡成立。旗下核心产品觅小卫®(GASTROClear)是目前全球首款且唯一获批用于胃癌筛查的分子诊断IVD(全球体外诊断)产品,并被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医疗器械研究”,显著提升了Mirxes觅瑞在无创胃癌早筛领域的竞争力。
Mirxes觅瑞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重点深耕东南亚和中国两大市场,并逐步推进在日本、美国等市场的产品落地。2025年10月,觅小卫®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中国胃癌筛查体外诊断产品。
研报显示,这是国内首个针对胃癌早筛适应症的无创检测产品,也是国内发出的第一张胃癌筛查的体外诊断(IVD)注册证,这一突破填补了我国无创胃癌早筛领域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Mirxes觅瑞将从研发阶段转入商业化阶段,成为推动中期收入与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市场普遍预期Mirxes觅瑞将由此获得价值重估。此外,觅小卫®在日本等胃癌高发的发达国家以LDT(实验室自建检测)服务模式启动初步商业化。基于GASTROClear(胃癌筛查服务)的技术稀缺性和先发优势,公司有望持续把握非侵入性癌症早筛这一蓝海市场的广阔机遇。
Mirxes觅瑞联合创始人、副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兼中国区总裁邹瑞阳介绍,觅小卫®的注册临床试验为万人级别前瞻性研究,其检测结果的灵敏度达85%,在有效识别早期胃癌风险、降低漏诊率的同时,又能降低假阳性率避免过度医疗,为胃癌早筛提供可靠依据。
在加速自主产品商业化的同时,Mirxes觅瑞也积极拓展战略合作。10月15日,Mirxes觅瑞联合创始人、CEO周砺寒与瑞慈医疗集团执行副总裁、体检事业部总经理方浩泽签署“共筑防癌体检精准防线”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规划,瑞慈医疗将优先引入Mirxes觅瑞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检测技术及觅小卫®等产品,并分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双方还将共同组建项目组,针对胃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种,开发梯度化、个性化的筛查方案,优化从初筛到精查的全流程。
随着Mirxes觅瑞在中国、日本、美国等核心市场的战略布局持续深化,其业绩已实现显著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50%至1050万美元,增长主要受到GASTROClear (胃癌筛查服务)与LUNGClear (肺癌筛查服务)等产品的商业化驱动。
胃癌筛查市场广阔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43%和10.11%。近年来我国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专家指出,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属于胃癌高发国家。由于胃癌一经发现常为中晚期,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一般低于30%。而如果筛查出早期胃癌,通过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存活5年的机会超过90%。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胃癌筛查需求呈现“低渗透+高必要性”的结构性特征。随着筛查标准日益完善、公众健康意识持续提升,后发市场具备快速“追赶”发达市场的现实潜力。同时,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容。依托高发病率、政策推动等多重因素,亚洲地区的市场增速和总量均同步提升,将成为全球胃癌筛查产业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站在胃癌筛查市场风口下,Mirxes觅瑞抢抓机遇,依托其成熟的miRNA mSMRT-qPCR(经改良茎环医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平台,构建了从商业化产品到临床前研究的丰富产品管线。
“除了已商业化的GASTROClear(胃癌)和LUNGClear(肺癌),公司还在积极推进CRC-1(结直肠癌)、LV-1(肝癌)、BC-1(乳腺癌)等多个癌种的筛查产品,以及用于多癌种筛查的CADENCE项目。”邹瑞阳表示。
这种“研发-生产-商业化”一体化的平台模式,在方正证券看来,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能够将GASTROClear 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产品,有望缩短研发周期,持续推出新产品,打造新的增长点,形成强大的产品矩阵并控制好成本,进一步提高毛利率。
方正证券表示,考虑其独特的技术稀缺性与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预计将吸引大量南下资金关注与配置,为公司股价带来额外上升动力,给予“推荐”评级。预测2025年至2027年,Mirxes觅瑞营收将分别达到0.27亿美元、0.41亿美元和0.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84%、55.14%和81.32%。归母净利润方面,预计亏损将持续收窄,分别为-0.71亿美元、-0.48亿美元和-0.28亿美元,同比减亏23.38%、32.44%和41.70%,呈现稳步向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