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荆楚大地引发热烈反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道出广大科研人员的心声。
作为湖北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022年成立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围绕重点产业与赛道,推动人才、技术、资本高效聚合,正成长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产业创新关键枢纽。
目前,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拨转股”资金投入数亿元,支持超50个硬科技团队。该院还构建起涵盖7只产业基金、29家专业研究所、64家联合创新中心的创新生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发力。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说:“《建议》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国家发展的关键位置。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责任重大,道路清晰。”
对标“十五五”规划建议宏伟蓝图,李锡玲认为还要在强化创新资源集聚、促进创新要素融合、加快创新主体催化、扩大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的使命定位。李锡玲说,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将推动更多高水平创新团队、高质量创新成果在湖北落地、转化,助力湖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扎根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果转化“试验田”,一批自主创新的成果,正加速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该院支持下,芯片制造协同设计研究所成立芯片制造—封装—可靠性测试实验室平台,构建“机理—算法—软件—验证”闭环验证体系,完善自主工业软件开发工具链,提升研发效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芯片制造协同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武创芯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适说,研究所将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协同,加快补齐自主工业软件短板,推动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工业软件应用生态体系,为国产半导体新装备研发、新材料研发与器件工艺设计提供全链条数字支撑,助力半导体先进制造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像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有545家在湖北的创新沃土上深扎根系。在它们的催化下,湖北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存储芯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超大功率激光、肺部磁共振成像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坚,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