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A股上市公司回购事项继续平稳推进。每经资本眼研究员统计发现,有24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多家公司逐渐将回购纳入常态化运作,年内推出两期回购方案;同时“方案披露即迅速落地”成为10月新亮点,多家公司回购方案执行速度较快,将回购作为维护市值的重要手段。而正在实施回购的公司中,美的集团继续领衔单月回购之最,连续两个月单月回购超20亿元。
回购常态化成趋势,多家公司年内推出两期方案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10月共有24家公司发布新的回购预案公告,数量与9月的22家基本持平,但拟回购规模增长较多。以公告数据为准,这24家公司的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约66.5亿元,较9月份的39.69亿元,环比增加67.55%;其中超过1亿元(含)的有13家,占比54.17%。
从发行人企业性质看,中远海控、中工国际两家央企位列其中。拟回购金额上限居前的公司有:海大集团、中远海控、中控技术、九安医疗和恒铭达等,分别为16亿元、14.98亿元、10亿元、6亿元和4亿元。
同时,每经资本眼研究员在上述24家公司中发现了不少“熟面孔”。奥比中光、九安医疗、中远海控、富士莱、民生健康等公司10月份发布的均是年内第二期方案,而之江生物更是推出本年度第三期回购计划,展现出以回购为长期市值管理工具的战略思路。
作为国内分子诊断试剂生产的龙头之一,之江生物于10月17日发布本期回购方案,拟以自有资金和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回购0.6亿元~1.2亿元公司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据最新公告,公司已于11月3日启动首次回购,累计支付金额208.81万元。回溯来看,公司今年1月、4月发布的两期回购方案均已实施完毕,实际回购总额均达1.1亿元,基本贴近方案上限。
整体看,之江生物充分利用回购专项贷款政策,不仅回购频率高,落地速度也较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之江生物2023~2024年已连续两年亏损,2025年仍未扭转亏损态势,前三季度净利润-2937.79万元。
在业绩持续亏损的背景下,公司为何年内连续推出三期回购方案?频繁回购是否会加剧财务压力,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与业务发展?每经资本眼研究员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之江生物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今年确实回购比较频繁,一方面是政策有导向,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看好公司未来股价,觉得现在是低位,所以积极做回购。公司目前现金体量较大,20多亿元,而且回购是贷款和自有资金相结合的,所以肯定不会对我们的正常经营造成财务压力。”
市场表现方面,之江生物今年二级市场走势不错,截至11月12日,年内最高涨幅超80%。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28.15亿元。
回购落地效率高,半数公司方案披露后迅速执行
“预案披露即迅速落地”成为10月回购新亮点。据最新公告,10月发布预案的24家公司中,已有12家正式启动回购,启动率达50%,多家公司展现出“闪电式回购”的执行力。
国内水泥行业龙头华新建材的推进速度最快:10月9日首次披露回购方案,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3225万元~6450万元公司股票;10月27日即完成,半个月时间累计回购金额4900万元,高效落地彰显公司对自身价值的信心。
深耕医疗器械领域20余年的九安医疗同样表现亮眼。公司10月14日披露3亿元~6亿元回购预案,截至10月底已累计回购3.43亿元,超预案下限。对于回购原因,九安医疗表示,最近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已低于公司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管理层认为当前二级市场股价不能反映公司价值。
近年来九安医疗持续通过股份回购开展市值维护工作。据互动平台信息,自2021年以来,公司已先后执行完毕的回购方案共5次,历次回购金额均按照公告的上限金额开展,因回购而支付的总金额合计28.79亿元(含部分交易费用),累计回购的股数为9492.14万股。

仅今年而言,九安医疗的回购动作密集且高效,2月底刚完成一轮近12亿元的大额回购,3月便披露了本年度第一期回购计划,并于5月底顶格完成5亿元回购。10月新一期方案披露后仅半月时间,累计回购金额已超拟回购金额下限。与此同时,公司有序推进、实施库存股注销工作,3月初注销2月底回购完成的2018.23万股,9月又将2023年回购方案中取得的977.19万股库存股用途由“待出售”变更为“注销减资”。这些密集的回购动作与明确的注销安排,显示出公司以回购提振市场信心、维护市值和股东权益的坚定态度。
除九安医疗外,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航运综合服务商中远海控,同样因股票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于10月14日发布了本年度第二轮注销式回购方案,拟回购7.49亿元~14.98亿元,回购期限不超过3个月,旨在推动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远海控股价整体呈上涨趋势,多个交易日股价超过本次回购价格上限14.98元/股,但这并未影响公司的回购决心与执行力。一方面,公司在10月中旬实施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后,考虑到股价已超出除息后回购价格上限,董事会决议维持原回购价格上限不变;另一方面,11月以来股价基本高于回购价格上限,公司仍抓住机会于11月5日开启首次回购,当日累计回购9060万元。对于后续股价若持续上涨是否会提高回购价格上限的问题,中远海控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若需调整,公司会按先例发布公告。
美的连续两月单月回购超20亿元,多家公司回购节奏各异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正在实施回购的公司中,约有348家披露了截至10月底的回购进展公告。其中约137家公司目前累计回购金额已满足回购方案下限,整体推进节奏较快。
累计回购金额榜单上,行业龙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美的集团、宁德时代、徐工机械、三一重工、海尔智家分别以95.75亿元(两期合计)、43.86亿元、30.5亿元(两期合计)、13.55亿元、10.17亿元累计回购总额排名居前。不过从10月单月表现来看,分化特征明显——除美的集团外,其余4家均未实施回购。
美的集团的回购力度持续超预期,10月单月回购24.66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单月回购超20亿元,本年度两期方案累计回购金额已逼近100亿元,成为A股市场回购最活跃的公司之一。
除美的集团外,10月单月回购金额居前的公司还有:歌尔股份、润泽科技、雅戈尔、恒瑞医药、顺丰控股和承德露露,回购金额分别为:4.3亿元、3.51亿元、2.29亿元、2.2亿元、2亿元和1.53亿元。
其中承德露露的回购节奏明显呈现“前松后紧”的特点。公司已于11月7日完成本次回购,但回溯过程可见明显的节奏波动:去年10月披露预案,拟回购3000万股~6000万股,金额不超7.05亿元;今年1月启动后,截至2月底完成300万股回购,支付金额2582.89万元,随后回购事项持续停滞半年时间,直至9月底,距离11月10日截止日期仅剩月余,实际回购量仅达下限的1/10,引发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多次“催进度”。

面对市场关切,公司均表示:将按照回购方案结合市场情况实施回购,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及时披露股份回购进展情况。最终,承德露露累计回购了3141万股股份,实际支付金额2.85亿元;总金额虽与公司披露的7.05亿元上限差距较大,但还是按照拟回购数量下限完成本次回购。据此计算,该公司10月以来集中回购了2841万股股份,累计支付约2.6亿元。
从已回购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来看,截至10月底累计回购比例居前的有:科捷智能、华懋科技、京新药业和柘中股份等,分别为:6.66%、6.42%、5.49%和5%。
科捷智能的回购表现则兼具“匀速性”与“灵活性”。自去年11月披露回购计划以来,除8月外,每月均有实施回购,整体节奏相对匀速。同时,公司股价从今年5月开启一波上涨趋势并持续高位震荡,一度超过本次回购价格上限。因此公司9月16日宣布将回购价格上限从15.77元/股上调至23.73元/股。截至10月底,科捷智能累计回购1.37亿元,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高达6.66%,但距离1.5亿元的金额下限仍差1335万元。按照12月10日的截止日期计算,后续完成压力较小。
此外华懋科技的“加码式回购”同样值得关注。该公司两度调整回购方案:先是去年12月将拟回购金额由2.5亿元~5亿元上调至4亿元~8亿元;今年9月底又将回购价格上限由41.91元/股调整为60元/股。最终于11月6日顶格完成8亿元回购,约占公司总股本的6.53%,充分展现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从10月的回购实践来看,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逐渐将回购从应急性工具,转变为常态化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的核心手段,上市公司回购更趋理性成熟。无论是持续亏损但现金充裕的之江生物,还是灵活调整方案的科捷智能、华懋科技,都体现出回购决策与公司实际情况、市场趋势的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