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11月13日电(记者陆宇航、余蕊、吕光一)近日,《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意见指出,各地区要深入挖掘场景资源,因地制宜培育早期场景,开放地方综合性特色场景。记者在广州市调研采访中发现,广州市正全力打造城市级全域场景,让整座城市成为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的试验场和应用基地,全力构建技术、应用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结合广州产业基础与南沙平台优势,广州选定清洁能源、现代种业、全空间无人体系、深海开发四大领域作为首批攻坚方向,将场景培育深度融入城市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在采访中,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吴萨说。
依托在氢能“制储运加用”方面的产业基础,广州着力构建跨区域全产业链协同示范场景。例如,截至2025年10月底,广州本地氢气年生产能力超7000吨,累计建成加氢站17座,能源供应结构持续优化;又如,广州建成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国内首个变电站氢能直流备用电源系统,应用示范场景持续拓宽;再如,广州企业主动参与广东宝氢科技有限公司混改,依托中南钢铁工业副产氢,突破氢能资源地域局限,积极构建以广州为中心链通粤港澳湘赣的广域场景。
依托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种质资源方面的优势,广州在关键品种选育和产业化上形成突破。据了解,广州不仅建成数字化种猪育种技术体系,服务全国75%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还累计承担国家、省和市级种业振兴项目91个,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近1.2亿元,新增国家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超700个。
依托南沙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基础,广州探索跨空间协同运行标准与监管模式。在产业集群方面,广州集聚低空经济及相关企业超 4000家,覆盖从核心部件研发、整机制造到平台运营、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基础设施方面,广州依托大湾区国先中心、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建成并迭代升级“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运营平台2.0”,接入多种实际运行的无人设备,初步实现海陆空无人设备“一网统管”。在场景应用方面,南沙率先建成覆盖行政区的全域“天眼”和首个区县电力巡检无人机调控中心,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区域协同方面,与港澳加强适航审定等低空规则对接,探索开通低空载人和物流跨境航线,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海洋科技资源与高端装备基础,广州推动深海技术商业化与产业协同。据了解,广州创新性发布深海领域“10+10”供需应用场景清单,精准对接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吸引了深海智人等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并实现深海机器人商业订单的突破。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广州大模型备案总数达56款,覆盖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9大领域,正朝着“垂类模型之都”迈进。“下一步,我们将新设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支持首台套产品商业化;在30余个专业园区基础上,遴选30个高水平团队、引进500名核心人才,建设万人规模人才库;并在年内发布100个‘AI+’重点场景清单。”吴萨表示。
此外,广州还通过场景建设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例如,广汽集团已列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应用场景,推动AI在汽车研发、生产、运维全流程落地。又如,宝洁广州黄埔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柔性自动化和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合应用,重塑生产流程,实现库存成本降低30%、物流成本削减15%。
谈及下阶段举措,吴萨从四方面进行了详解:“一是强化场景建设作为重大改革工具的部署力度,在重点领域开展差异化探索。二是构建分层分类的场景开放与市场主体参与机制,推动场景资源从‘零散释放’向‘系统赋能’升级,全面激发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资本等多元主体创新活力。三是以场景建设牵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推动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的改革突破与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四是完善场景创新的软环境与制度保障,持续深化‘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把广州建成全国场景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