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落地广州已一年有余,答卷如何?
据广州市委金融办消息,近日,广州市与AIC合作共赢支持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介绍了广州经济金融总体发展情况、金融赋能产业发展主要措施、支持AIC在穗投资落地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会议透露,自2024年9月广州市获批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以来,已有11只AIC基金在穗落地,基金落地规模超168亿元,有力支持广州市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重点项目发展。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除了AIC基金“扎堆”广州,一股份行旗下AIC总部也将落地广州。专家认为,AIC纷纷来广州布局,背后是广州的产业硬实力、政策软实力和服务创新力等独特魅力。在多重优势叠加作用下,广州正加速建设耐心资本集聚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试点一年多,11只AIC基金在穗落地
会议指出,当前,广州拥有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近400家,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超13万亿元。2024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金融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广州成为全国第四个金融业增加值超三千亿的城市。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0.6%,成为拉高广州GDP增速的主要动力。
这一系列向好的数据背后是各类金融业态的共同驱动。其中,落地已满周年的AIC是银行开展股权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耐心资本的主力军,也是观察广州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样本。
2024年9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广州等18个城市。同时,将AIC表内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金额占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由原来的4%提高到10%,投资单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金额占该基金发行规模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
政策发布不到一周,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就落地。9月29日,广州产投资本、工银资本、广发信德和工行广州分行完成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各方就共同合作发起规模100亿的AIC广州试点股权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10月17日,广州AIC试点再迎标志性进展:五大AIC、五大国有银行在穗分支机构与12家优质的省市区属投资机构开展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意向合作签约,多个项目首期拟投平均10亿元资金规模。
会议表示,自2024年9月广州市获批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以来,广州市委金融办积极推动省、市、区属优质投资机构与AIC、银行在穗分支机构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实践,已有11只AIC基金在穗落地,基金落地规模超168亿元,有力支持了广州市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重点项目发展。
为何AIC基金“扎堆”广州?
这份成绩单背后,广州究竟凭借怎样的“磁石效应”,吸引了众多AIC基金在此落地生根?
在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利辉看来,广州之所以成为AIC基金的“首选地”,核心在于“三力合一”的独特吸引力。
首先,产业“硬实力”。广州坚守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布局6大未来产业,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AIC提供了优质项目源。全市拥有近75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5300亿元管理规模的创投生态,让AIC有项目可投。
其次,政策“软实力”。广州率先出台科技金融“20条”,打造“金融特派员”“金融驿站”等创新机制,构建“信贷+风投+保险+跨境融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AIC有政策可依。
再者,服务“创新力”。广州建成资本市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累计举办路演12场,精准匹配资本与项目;设立1500亿元产投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打造“2+N”基金矩阵,让AIC有空间可为。
“广州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吸引着AIC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布局。广州正蜕变为耐心资本集聚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田利辉表示。
研究出台做强做优专属地方政策
站在冲刺“十四五”收官、谋划“十五五”开篇的关键节点,广州AIC股权投资试点下一步将聚焦哪些重点领域,采取哪些行动?
会议提出了三项工作建议:一是夯实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供需信息对接和共享,充分发挥属地政府服务效能,协调司法赋能,强化府院联动,为AIC机构在穗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发挥政策赋能,用好用足“南沙金融30条”等国家级政策,研究出台支持AIC机构做强做优的专属地方政策,为AIC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三是深入推进具体项目合作,希望AIC积极研究和深度参与广州金融重点项目,加强在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并购重组、建立优质项目库、绿色金融特别是转型金融、“益企共赢计划”、特殊资产管理等领域合作,推动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提升广州市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下一步,我办将联合各有关部门持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积极引导AIC集聚更多资源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AIC与本地资本协同、产业与金融互促双强的良好生态,为广州建设金融强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广州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股份行AIC总部或落地广州
AIC作为耐心资本,是陪伴与赋能科技企业穿越发展周期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已经开业的AIC共有5家,分别是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建信投资和交银投资,均为国有大行于2017年发起设立。
最初,AIC的设立是为了从事债转股业务,以降低企业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随着发展,AIC角色逐渐从单一的债转股工具扩展为综合投资平台,业务范围扩大至并购重组、夹层投资等领域。近年来,AIC进一步转型为产融结合枢纽,重点支持科创企业等。
随着AIC在产融结合中的价值凸显,其扩容也势在必行。今年以来,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纷纷获批筹建AIC,其中,兴业银行旗下AIC已于近期获准开业,落地福州。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另一股份行AIC总部或落地广州。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新的4家AIC陆续落地并在不久的将来投入运营,可以预见,AIC将凭借其长期资本、产业洞察与投贷联动的独特优势,为广州等核心城市的重点产业注入更强韧的金融活水。
值得关注的是,股份行此前在AIC领域“缺席”,因此在投贷联动赛道上,更多是通过与外部专业的VC/PE等投资机构合作,对双方共同认可的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而设立AIC并正式运营后,股份行将得以补齐体系内股权投资的关键环节,真正构建起“内外并举、双轮驱动”的全新格局,形成“债权+股权”一体化、全周期的投贷联动解决方案。在业内看来,这一升级,将极大增强股份行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深度与广度,为普惠金融实践开辟可持续的商业新路径,为区域产业创新与能级跃升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