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3 16:30:41 股吧网页版
动力电池吹响集结号:全球每10块电池有1块是“宜宾造”
来源:中国经营报

  11月12日—13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行。

  本届大会有230余家企业参展商,覆盖全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宁德时代、锂宝新材料、欧阳院士工作站等动力电池及产业链重点企业;东风汽车、特斯拉、比亚迪、蔚来、问界等新能源汽车企业;新石器、库萨、宜宾中车时代、大疆等新应用场景企业,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企业。

  “我可以在这里自豪地告诉大家,现在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都能在宜宾本地高效配套。2024年,宜宾市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16%以上、全球的10%,也就是说全世界每生产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是宜宾造。”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会上共签约项目180个,总金额达861.3亿元,涵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数字经济等绿色新能源关键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发展动能。

  全域增量时代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经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无模组电池包、电池底盘一体化等一些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进入市场应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动力电池的销量达到了786GWh,出口量超过了129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8.9%和32.75%。

  就此,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介绍,过去十年,在《巴黎协定》推动的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出口新支柱。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总额超9000亿元,其中锂电池贡献近4000亿元,占比超四成,宁德时代贡献了全球近200GWh锂电池出口量的近60%,并在全球13大生产基地创造近15万个就业岗位。目前,仅宜宾基地便聚集3万名员工,预计未来突破5万名。

  曾毓群认为,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艰巨任务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产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迈入“全域增量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强化战略引领,绘制发展新蓝图;扩大应用场景,构建融合新生态;健全治理体系,优化产业新环境;坚持开放共赢,拓展合作新空间,共同开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龙头企业动向始终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对于动力电池行业如何探索新的增长空间,曾毓群认为应从四个维度探索,即在技术突破上,要打开性能与品质的上限;在场景拓展上,从“电动汽车”到“电动社会”;在模式创新上,释放能源服务新价值;在零碳生态上,构建产业第二增长曲线。曾毓群直言,从高速度到高质量,从局部突破到全域增量,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广阔、更系统的增长时代。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毅认为,新型储能将是重要角色之一。他建议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长时储能、构网型储能、混合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市场化应用;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储能电站应用水平,建立合理的新型储能投资回报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多元价值;强化新型储能系统全链条安全防护,持续提升储能的本质安全水平。

  此外,大会上发布了2020—2025动力电池重大成果和2030全球动力电池发展展望。成果包括“材料体系革新夯实电动化基础”“电池性能进步实现多维度突破”“系统结构创新释放电池能量潜力”“智能制造赋能驱动产业效能跃升”“应用边界延伸开辟多元动力场景”等。

  就2030年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认为,动力电池将呈现以下八大趋势:材料创新支撑动力电池朝着高比能和高性价比双向演进;全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应用;固液混合电池将从小批量应用快速走向市场化;动力电池的智能化向“内外兼修”的系统融合演进;动力电池研发范式从“试错实验”转向“智能设计”;AI赋能动力电池制造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从“末端治理”迈向全链条协同;多元化场景进一步拓展动力电池产业生态边界。

  固态电池之争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正处在技术迭代的加速期。半固态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超300%,成为中高端车型的重要选择;而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突破,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制高点。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志新预测,全固态电池将在2032—2033年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则认为,小批量示范装车可在2027年实现,但大规模商业化“最早也要到2030年以后”。

  “2030年大规模商用是最乐观预期,甚至可能要到2035年。”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更为保守。他认为下一代电池设立了明确标准,即“安全无隐患,这是基本;性能无短板,成本没有压力”。因此,液态电池本身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完,对全固态电池的终极地位持开放态度。

  邓承浩强调,固态电池不应该被过度“神化”。这种不理性的舆论氛围导致大量消费者产生了“液态电池过时”的错误认知,形成了不健康的市场预期。他呼吁行业应避免拔苗助长,并强调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径仍存变数,远非确定的终极方案,其商业化仍需漫长周期。

  在张进华看来,全固态电池以其本征安全与超高能量密度特征,已成为全球着力布局的焦点领域。当前正处于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和产业化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随着界面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有望推动无外部加压的全固态电池走向现实。“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完成中试验证和小批量装车应用。”

  为什么是宜宾?

  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签约仪式在四川宜宾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大会吸引超50家龙头企业落户宜宾,涵盖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与瞪羚企业,其中鹏程无限、浙江软控等为代表的高能级主体集中布局,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26个,签约金额占总金额近50%,彰显产业引领与投资能级双重突破。

  此外,签约项目贯通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核心零部件并延伸至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并在前沿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如深安锂能半固态电芯项目、瑞泰汽车座椅、新石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示范中心项目等,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900亿元、年税收贡献超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3万个,在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同时,推动新能源产业人才加速向宜宾集聚,为构建可持续发展人才生态奠定坚实基础。”宜宾市方面表示。

  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宜宾市已连续承办三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此前,宜宾市累计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300个吉瓦时、现已建成180个吉瓦时,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县(区)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构建起了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基于此,四川正在成长为动力电池大省。近年来,四川汇集能源、产业、人才优势,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跨越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动力电池产量达168.1GWh、同比增长49.2%,全年有望突破200GWh。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