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AI被内化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在11月13日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上表示,AI产业结构正从“正金字塔”转变为“倒金字塔”。具体而言,过去,AI产业架构像“正金字塔”,最底层的芯片拿到了绝大部分价值,而芯片之上的模型、应用,收获的经济效益依次递减,但这一产业结构不可持续,市场也因此质疑AI有泡沫。
李彦宏表示,“倒金字塔”是指,芯片厂商不管赚多少钱,芯片之上的模型要产生10倍的价值,基于模型开发出来的应用要创造100倍的价值,这样的产业生态更有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AI行业竞争逻辑从“拼参数”转向“拼效果”,产业落地的核心诉求也从追求技术领先性,转变为验证AI能否为企业创造切实价值。
2025年第二财季,百度涵盖智能云在内的AI新业务收入增长强劲,首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34%,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AI竞速下,百度副总裁石清华曾表示,百度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800亿元。
当天,百度在大会期间公布其全栈布局战略与技术进展,一方面通过AI重构内部业务,另一方面更通过技术开放与生态协同,助力千行百业内化AI能力。

百度AI全栈自研图片来源:公司供图
新一代文心大模型亮相
AI重构搜索业务
本次大会上,新一代文心大模型5.0发布。
李彦宏介绍,文心大模型5.0是统一的原生全模态模型,尤其在全模态理解、创意写作、智能体规划、指令遵循等方面表现出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据介绍,文心大模型5.0已上线百度千帆平台,用户登录即可调用。
同时,AI已经重构百度搜索业务。李彦宏表示,百度搜索绝大部分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而首条结果的融媒体覆盖率已达70%。“现在搜索10个问题,7个答案都是富媒体的(融合媒体形式),不是一条条的文字链接,而是一个图片、一个视频、一个直播,甚至是一个数字人。”
李彦宏称,“百度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当中AI化改造最激进的”。据介绍,百度通过AI API开放其AI搜索能力,已和三星、荣耀、vivo等主流厂商展开合作。目前,已有625家厂商通过百度智能云接入了百度的搜索API。
AI重构后的百度搜索实现用户规模与使用粘性提升。QuestMobile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百度AI搜索月活跃用户达3.82亿,季度环比增长18.63%。
数字人直播规模化落地
李彦宏表示,数字人本质是一种基础性技术,甚至是AI时代的全新通用交互界面。
国内市场上,数字人的商业价值在“双11”期间体现。据悉,今年“双11”,慧播星数字人带货GMV同比提升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119%,83%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回溯数字人首秀数据,今年6月,“罗永浩数字人” 直播首秀吸引超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
大会上,百度发布一项数字人全新能力——“实时互动型数字人”,它不仅能深度理解真实世界,基于真实世界信息做出即时反馈,也能在互动中流露自然情绪,实现全模态精准匹配。配合“繁星梦蝶”计划的流量与资金扶持,数字人正从头部主播向中小企业与普通人加速渗透。
本次大会上,李彦宏宣布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向全行业开放。目前,该技术已率先落地巴西市场,后续还将发力东南亚、美国等重点国家和区域市场。
萝卜快跑加速全球布局
无人驾驶技术规模化落地加速。李彦宏在谈及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判断时表示:“无人驾驶正给城市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
李彦宏引述投资机构ARK的研究数据称,至2030年,美国Robotaxi成本降至约0.25美元/英里,打车需求则放大5到7倍,“当打车足够便宜方便的时候,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无人车会成为人们一个全新的、移动的生活空间,带来非常多的新可能。”
最新数据显示,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数已经超过25万,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超1700万。其服务覆盖全球22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自动驾驶总里程超2.4亿公里。安全性方面,萝卜快跑全无人驾驶汽车平均每行驶1014万公里才出现一次气囊弹出事故,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安全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市场拓展方面,萝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香港等国内城市,及迪拜、阿布扎比等海外城市实现规模化部署。今年其海外布局进一步提速,与瑞士邮政巴士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AmiGo”,在迪拜获得首批50个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智能体带动生态价值
AI智能体方面,本次大会上,百度发布首个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3.0版本。百度公布,截至目前,GenFlow3.0用户量2000万。与此同时,百度在海外推出一站式AI学习办公平台Oreate,短时间内就获得超120万用户,成为海外AI办公领域的“黑马产品”。
大会上,百度重点推出的一款能“自我演化”的全新智能体“伐谋”,聚焦与在各类复杂场景寻找最优解,并已在交通、金融、工程等专业场景展现出强落地能力。
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伐谋”赋能百度智能云SaaS信控平台,让红绿灯配时方案实现算法自主迭代;在中信百信银行,“伐谋”7*24小时挖掘风险特征,实现自动化,帮助打破人才瓶颈,提升风控模型精准度;在海上风电设计中,“伐谋”帮助工程师节省近一周工期。
李彦宏介绍,“百度‘伐谋’的理念借鉴自进化算法,能模拟、甚至超越顶尖的算法专家,抽象复杂问题、建好模型,更能根据条件变化自动迭代,给出最优的动态方案。”据了解,百度“伐谋”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并通过邀请码的形式提供服务。
新一代昆仑芯发布
AI大规模落地,离不开算力底座的支撑。在算力基础设施部署上,百度发布新一代昆仑芯和超节点产品“天池”。同时宣布,计划未来五年按年推出新款芯片,持续打造最硬AI云,助力企业内化AI能力。
全新一代昆仑芯包括两款产品。其中,昆仑芯M100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计划于2026年上市;昆仑芯M300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计划于2027年上市。同步发布的天池256超节点与天池512超节点将于明年上市。百度表示,单个天池512超节点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据悉,目前昆仑芯已累计完成数万卡部署,成为百度AI关键底座。百度智能云也通过昆仑芯和百舸AI计算平台,为大批企业提供了高性能、可扩展的AI算力。凭借全栈AI云能力布局,百度智能云已连续六年位列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百度智能云依托昆仑芯+百舸AI计算平台,推进AI产业落地,将各类AI方案应用到金融、政务、交通等产业。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期发布的具身世界模型、跨本体VLA模型中,其底层用的是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招投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大模型相关项目中,百度智能云在中标金额和中标数量上也均位居双第一。
面对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与成本控制压力,百度“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全栈布局,能够最大化发挥各环节协同效应。经过十余年AI战略投入,百度完成了搜索、文库等内部业务的AI重构,并通过昆仑芯、FM智能体、智能云、数字人等技术产品,帮助企业降低AI内化的技术与成本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