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叮咚买菜正探索下一步发展方向。
11月12日晚间,叮咚买菜(NYSE:DDL,股价1.73美元,市值3.75亿美元)发布了2025年度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该季度,叮咚买菜实现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1.9%;GMV(商品交易总额)达72.7亿元,同比增长0.1%。
该季度,叮咚买菜在Non-GAAP(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标准下实现净利润1亿元,净利润率1.5%,在GAAP(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标准下,净利润0.8亿元,净利润率1.2%。
在财报披露后的电话会议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即时零售的竞争从未平静,而生鲜是这场竞争中最难也最有价值的领域。我们常在思考,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生存,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在此大背景下,与正通过补贴等形式占领市场的竞争对手不同的是,梁昌霖强调叮咚买菜“不追求泛流量”,而是追求以差异化商品和体验形成用户黏性。
无论叮咚买菜选择什么样的增长策略,竞争压力都如影随形。对手们或持续加码补贴抢占流量,或深耕供应链压缩成本,新一轮即时零售大战已经打响。
继续深耕江浙沪,今年已累计新开设40个前置仓
江浙沪地区依然是叮咚买菜的基本盘。
梁昌霖透露,本季度江浙沪地区的GMV整体同比增幅为1.4%,作为战略核心的上海市场,在前期已达到较高渗透率的基础上,本季度依旧保持稳定运行。
他还提到,在江浙地区已覆盖的19个城市中,本季度新开拓的宣城等9个城市实现同比1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温州市场同比增速突破60%,“这表明,江浙地区的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第三季度末,叮咚买菜今年已累计新开设40个前置仓,其中仅第三季度就新增17个。
从第三季度的种种动作来看,叮咚买菜正在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今年7月,梁昌霖正式对外发布“4G”战略,提出将“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作为公司当下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本次电话会议上,他表示,在“4G”战略基础上,叮咚买菜进一步提出了“一大一小一世界”的发展思路。
其中,“一大”即大单品策略,叮咚买菜正推动大单品体系构建,需关注市场的基本盘、原材料的种植面积、品类的容错能力以及产品的可延展空间等。
“我们认为,对商品的深入理解,不仅来自规模效应所带来的价值释放,也来自于精细化运营不断发现的结构性机会。”梁昌霖说
而所谓的“一小”,是指小城开城开仓;“一世界”则指海外市场的拓展。
梁昌霖表示,叮咚买菜将进一步把拓展重心转向江浙沪区域的更多中小城市。“比如,本季度新开的宣城等城市,这些城市普遍呈现出传统零售业态持续收缩的趋势,同时消费者具备良好的购买力,尤其在食品类目上表现出较高的支出比例。”
他提到,相较于成熟城市,叮咚买菜在小城市的准入策略、用户拉新手段、商品结构配置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皆做出了针对性调整。
从渠道商到“产品经理”,叮咚买菜押注“大单品战略”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已经实现连续12个季度Non-GAAP标准下盈利和连续7个季度GAAP标准下盈利。
财报还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短期投资以及长期理财的余额为39.4亿元。
虽说已经达成连续盈利,但如何在维持利润的前提下找到新增长,仍是叮咚买菜需要破解的核心命题。就“大单品战略”,梁昌霖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夏天,大单品的表现让叮咚买菜更坚定了以产品力驱动增长的长期战略方向。
记者了解到,叮咚买菜有意将“大单品战略”打造成核心的增长引擎和流量入口,通过集中资源进行心智渗透与高效转化,持续提升营销投资的整体回报。
“过去,我们更多从渠道角度看商品,现在,我们正从渠道思维向产品经理思维转变,从叮咚视角跃升为全链路视角。这意味着,我们要像真正的产品经理那样,从产地出发,以消费者为终点去设计商品的全生命周期。”梁昌霖说。
虽说打法还算清晰,但叮咚买菜面前的压力的确不容小觑。
10月底,淘宝闪购正式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这一品牌将以闪购仓形态,为消费者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购物体验,并于11月1日正式面向消费者上线。
此外,通过淘宝闪购等即时零售渠道,消费者可以轻易购买到盒马鲜生和奥乐齐等零售商的商品。
与此同时,江浙沪地区本就是零售商必争之地,盒马和山姆等零售商也都盯上了展露出高消费能力的三四线城市。
8月29日当天,总共17家超盒算NB在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绍兴、苏州、南通等10个城市开出。本月,山姆开出扬州新店,近两个月内,山姆在江苏连开两家门店,扬州店也成为江苏第10家、全国第60家山姆门店。
当前,即时零售的战役如火如荼。一边是存量市场的激烈博弈,竞争对手通过补贴、供应链优化等方式持续施压;另一边是自身“不追泛流量”的战略方向,需在差异化商品、用户体验升级与规模扩张之间找到平衡。作为中小零售商,叮咚买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