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科技浪潮,奔腾不息;金融活水,汩汩向前。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坚持守正创新,躬身实践并勇于探索,奋力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证券时报社联合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推出“银保资管业探路科技金融”系列专栏,敬请关注。本篇为专栏第十三篇。
保险资金“久期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核心特性,与科技创新企业“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持续”的特点契合。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下,保险资管行业正以独特的资金优势与专业能力,成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安资产总裁周嘉伟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华安资产内部搭建了一套覆盖组织架构、研究体系、投资路径的服务体系,用资金活水为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注入动能。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据了解,华安资产所搭建这套覆盖组织架构、研究体系、投资路径的立体化服务框架,让保险资金精准对接科技企业需求。
在组织架构上,华安资产投行事业部整合原有分部,以国家“五篇大文章”战略为指引,结合团队专业禀赋,明确将科技与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列为重点开拓方向,通过资源集中化配置,确保科技金融业务的专业化推进。
研究体系层面,聚焦科技相关指数动态,通过行业配置分析深挖科技板块量价关系与趋势,辅以偏离度策略、隐含波动率等模型工具提升决策精度,为筛选优质科技标的提供专业支撑。
投资路径上,华安资产重点投向科技型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及科技相关产业(如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发行的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低成本、有耐心、有弹性”的资金支持,助力其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发展。
20亿标杆项目落地
周嘉伟向记者透露,华安资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系列标志性项目,正是依托系统化的服务体系,投资成果也实现了支持科技创新和稳健收益的双赢。
在新能源科技赛道,“华安-金义新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投向浙江省金华市与义乌市之间的金义新区,以20亿元资金支持零跑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建设。该项目不仅完善了地方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更直接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地方经济与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华安-济南超算中心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成为科技金融赋能重大科技工程的典范。该计划投向山东省重大平台项目——济南超算中心科技产业园,围绕我国首台完全采用自主处理器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诞生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支持科研、教育及上下游产业链培育。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立足济南、面向山东、辐射东北”的算力服务与产业创新平台,为大科学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从规模增长看,华安资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持续加码:截至 2025年一季度末,投资于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科技领域的债券达8.13亿元;到2025年二季度末,通过产品持有科技主题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已增至64项,合计15.41亿元,涉及55个发行主体,覆盖新能源、节能环保、医药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且相关资产二季度综合收益率达3.08%,实现了“支持科技”与“稳健收益”的双赢。
“预警+防控”机制
周嘉伟同时表示,保险资金的核心属性是“安全性、流动性与适度收益的平衡”。在支持科技创新这一高风险领域时,华安资产构建了多维度风险管控体系,为资金安全筑牢防线。
据悉,公司接入Wind、同花顺、DM查债通等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已投及拟投企业的业务数据与风险事件,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助力投资决策更加稳健。同时,始终将本金安全和信用风险可控作为投资前提,严格限制流动性较差标的的仓位,确保组合在压力情景下仍能满足潜在的赔付或赎回需求。
在分散风险方面,华安资产严格限制单一科技子行业在组合中的集中度,避免因技术路线突变或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对单一发行人的可转债持仓设定远低于普通信用债的比例上限,防范个体风险对组合造成重大影响。这套“预警 + 防控”机制,为科技金融投资提供了坚实保障。
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
面对行业共性挑战,华安资产积极探索破局之道。目前,保险资金对本金安全性的高要求与科技创新高风险的矛盾依然存在,且“非标”定义限制、产品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科技金融的深度与广度。
周嘉伟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华安资产将加强科创票据、科创板块权益资产等工具的投资研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增厚账户收益,丰富产品形式,进一步拓展服务科技金融的边界。”
未来,该公司还将继续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将保险资金的“耐心”转化为科技创新的 “信心”,真正实现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保险资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