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植物肉第一股”别样肉客(Beyond Meat)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27日的三季度财务报告,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下滑了14.37%,净亏损出现进一步扩大。此外,别样肉客预计的四季度预测销售额低于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别样肉客自2022年以来就面临着营收逐年下滑、利润持续亏损的局面。为缓解业绩情况,别样肉客选择转型。公司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还表示,公司将突破“植物肉”的局限,拓展业务范围以提供更多创新蛋白解决方案,寻求新的增长模式。

单价下降,销售量减少
财报数据显示,别样肉客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2.14亿美元,同比下降14.37%;累计净亏损1.93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净亏损为1.15亿美元。其中,三季度收入为7021.8万美元,同比下降13.32%;净亏损1.1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净亏损2657.6万美元相比,亏损幅度出现进一步扩大。
别样肉客将收入的下降归因于产品销量减少10.3%以及单价下降3.5%。具体来看,美国零售渠道分销点减少,以及国际餐饮服务渠道向快餐店客户的汉堡产品销售减少带来了销量的变化;贸易折扣增加、产品销售组合的变化以及部分价格下降,部分被外币汇率的有利变化所抵消,影响了产品的单价。净亏损的扩大则受到了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包括与别样肉客某些长期资产相关的非现金减值费用等。
美国市场成为别样肉客业务下滑幅度最大的地区。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来自美国零售渠道的净收入同比下降18.4%至2853.7万美元,销量减少12.6%;来自美国餐饮服务渠道的净收入同比下降27.3%至1052.4万美元,销量减少27.3%。
此外,别样肉客对2025年四季度的净收入预计在6000万—6500万美元之间,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7003万美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植物肉当前面临的需求疲软更可能源于其产品本身难以满足主流市场的长期需求。产业经济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明,若产品无法顺利从导入期过渡到成长期,往往意味着其价值主张未能被主流市场广泛接受,目前植物肉在全球多数市场仍停留在小众圈层,缺乏规模化消费基础。且植物肉在口感、价格和营养构成上与真实肉类仍存在显著差距,叠加传统肉类价格稳定甚至下行,替代品竞争加剧,进一步挤压植物肉的市场空间。
热潮褪去
别样肉客创立于2009年,以创造可持续且营养丰富的植物肉替代品为使命。2019年5月,别样肉客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植物肉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63%,创下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佳IPO纪录,公司市值也一度突破百亿美元。其植物基汉堡和香肠产品凭借逼真的口感和环保理念,迅速风靡欧美市场,吸引了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明星投资者的青睐。
在欧美市场爆火后,别样肉客瞄准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国,2020年,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别样肉客中国”,并在浙江嘉兴建设中国生产基地。消费端,别样肉客分别与肯德基、金鼎轩等多家餐饮企业合作推出植物肉产品,还入驻了盒马鲜生、麦德龙等零售渠道,并在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了旗舰店。
但自2021年起,资本市场对于植物肉的热情便逐渐退潮,而回到食品的本质,在好吃、不贵、健康这三个维度上,植物肉似乎都不能给到消费者满意的答案。
体现在业绩上,“植物肉第一股”别样肉客从2022年起出现营收下滑和持续亏损的情况。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19亿美元、3.43亿美元、3.26亿美元;同期分别亏损3.66亿美元、3.38亿美元、1.6亿美元。今年2月,别样肉客还宣布于2025年二季度末暂停其在中国的运营活动。
事实上,别样肉客只是植物肉行业的缩影,许多趁着风口加入这一行业的企业已经离场。其中,初创品牌如Hey Maet、谷肉等已相继倒闭,联合利华也已经剥离了旗下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植物肉行业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整体来看,植物肉确实代表着未来食品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就现阶段而言,消费端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商业模式也不够成熟。植物肉最终要在价格、味道和营养上真正与真肉较量,让消费者买单,才能完成从“概念产品”到“成熟产业”的关键跨越。
江瀚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称,资本热潮的退去本质上是对“叙事驱动型投资”的理性回调。起初ESG概念与食品科技风口叠加,使植物肉被过度包装为“颠覆性创新”,但实际商业模型未经验证。“资本市场对可持续食品的投资逻辑正在进化,从单纯押注‘植物基’转向更务实的‘多元蛋白解决方案’,如精密发酵、细胞农业等更具技术壁垒的方向。”
打破“植物肉”局限
为解决当下局面,别样肉客正在推进转型计划。
在电话会议上,Ethan Brown重申,品类所面临着不利因素以及随之而来的收入增速放缓,将持续对公司构成压力,但公司正在加速推进成本削减、毛利率提升投资以及有针对性的战略增长计划。
据他介绍,公司已在今年接近尾声时完成了三项关键转型工作,包括显著降低整体杠杆水平、延长债务到期时间,以及为资产负债表增加大量流动性。今年10月,公司已推进债务重组,将约11.5亿美元零息可转换债券置换为约2.1亿美元的新担保债券和约3.2亿股新发行股票,并通过“市场公开发行”(ATM Program)出售了约5888万股普通股,总募资额约1.5亿美元,用于支持公司的转型计划和运营需求。
同时,Ethan Brown还表示,公司未来将突破“植物肉”的局限,拓展业务范围以提供更多创新蛋白解决方案,借此寻求新的增长模式。目标是打造“面向未来的全球蛋白公司”。
据了解,目前别样肉客正将品牌重心从肉类仿制转向传统植物蛋白,从品牌名称中逐步弃用“Meat”字样。今年8月,作为品牌焕新后的首批代表产品之一,别样肉客打造的“Beyond Ground”已经面世,该产品仅含蚕豆蛋白、土豆蛋白、水和洋车前子壳四种成分,明确不再模仿肉类。这也标志着别样肉客正突破“植物肉”的局限,通过提供适用于各种餐饮场景的植物蛋白产品,即将在整个食品杂货领域展开竞争。
在江瀚看来,别样肉客转型为蛋白公司具有战略合理性。放弃“Meat”标签可降低消费者预期错位,转向传统植物蛋白更契合健康饮食趋势,且供应链与现有产能具备协同效应,有助于提升毛利率,且公司在北美已积累一定B端渠道资源,若能将产品形态从“仿肉汉堡”扩展至即食蛋白棒、植物奶、预制菜配料等,可打开新应用场景,增强收入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