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3 22:49:20 股吧网页版
专访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从互补到联合,中澳共拓合作新蓝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上海报道

  在全球面临保护主义逆风之际,中国和澳大利亚企业正以合作应对不确定性。中国澳大利亚商会近日发布了《2025中澳企业经贸合作现状与展望快速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25年2月以来,中澳贸易投资关系的商业信心进一步增强。

  近80%的受访者表示,自2月份以来,他们对中澳贸易和投资关系的信心有所增强,主要驱动力是外交关系的稳定。而美国关税政策仍然是主要的逆风,近80%的公司采取了适应或多样化的应对方式,而不是缩减规模。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Vaughn Barber)近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他表示,《报告》的结果清晰地表明,尽管全球局势持续紧张,关税压力不断,但在中澳贸易走廊运营的企业展现出的却是适应能力,而非退缩。近半数受访企业选择将业务本地化至中国境内,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超大型市场及其完整、成熟的产业供应链的持久吸引力。

  2025年恰逢中澳自贸协定实施10周年,双方合作硕果累累。中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澳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达2112.7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85.6%。

  迈向下一个“黄金十年”,冯栢文强调,中澳关系应实现从传统“资源与需求互补”向“共同能力建设”的战略升级。“我们不仅要‘互通有无’,更要‘共同创造’——打造两国单独无法实现的新能力。”其中,四个关键领域潜力巨大:清洁能源与脱碳转型、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服务贸易与数字经济、农业与食品安全。

  务实应对关税:多元化与本土化并举

  今年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搅动全球贸易,企业陷入不确定性的漩涡中。

  冯栢文发现,企业采取了务实的应对措施,他们既认识到全球贸易动态的复杂性,又认为在中国保持业务布局具有强大的商业意义。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叠加其无与伦比的供应链整合、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日益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意味着对大多数公司而言,在中国开展业务仍然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需要规避的风险。

  企业正在采取平衡策略:它们调整供应链、实现市场多元化并加强本地合作伙伴关系,以减轻外部冲击。绝大多数企业并未撤出中国市场,冯栢文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凸显了国际商业领域一个更深层次的趋势:通过本地化和合作增强韧性。

  即使在外部压力下,中国市场依然极具吸引力。企业不再仅仅基于成本或准入做出简单的决策;它们正在着眼于长期定位、能力建设和创新。冯栢文发现,中国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战略层面,它根植于不断演变的全球商业韧性逻辑之中。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美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据新华社报道,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所谓“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中方相应调整针对美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美方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美方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

  在冯栢文看来,这对全球贸易环境而言是一个谨慎的积极信号。尽管细节仍在不断涌现,但早期的市场反应令人鼓舞,股市情绪和供应链信心均有所改善。对于澳大利亚和中国企业而言,贸易紧张局势的暂时缓解提供了喘息之机,并强化了持续合作的价值。

  锚定中国市场:结构性优势支撑长期投资信心

  中国拥有庞大的供应商生态系统、先进的制造能力和不断扩张的服务业,在亚太价值链中产生了倍增效应。冯栢文表示,对于澳大利亚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农业综合企业、清洁能源、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机遇,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都依赖于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活力。

  《报告》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表示,自今年2月份以来,其投资意向未发生变化;近半数企业预计中期内将增加对华投资;仅有约18%的企业预计会减少投资。这清晰地表明:尽管企业高管对短期波动保持清醒的认识,但他们仍然认为中国的结构性优势——庞大且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对创新的坚定承诺——是推动长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冯栢文看来,这种信心部分源于政策的可预测性。尽管宏观环境面临一些逆风,但对监管稳定性的信心实际上有所提升。企业发现,可预测的、基于规则的互动比快速增长更为重要。中澳高层对话也增强了企业对双边框架的信心。

  从本质上看,冯栢文认为,企业正在学习如何区分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信号。短期前景的缓和反映了企业对当前宏观经济压力的务实态度,而对长期投资的持续投入则体现了企业对政策方向和合作逻辑的信心。

  “现在谨慎,将来自信,这种平衡实际上是企业成熟的标志。”冯栢文表示,企业不再仅仅基于情绪做出决策,而是将战略建立在能力、伙伴关系和多元化之上。长期视角依然根植于这样的信念: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经济未来通过贸易、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迈向联合能力:勾勒未来合作新蓝图

  自上一份《报告》发布以来的短短六个月内,冯栢文表示,行业重点的演变是本次快速调查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它反映了澳大利亚和中国企业如何迅速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现实,以及双边合作性质的转变。

  “我们正在见证从互补性到联合能力的转变。”冯栢文告诉记者,过去,中澳关系以澳大利亚提供资源、中国制造商品为核心,而如今,这种关系越来越侧重于共同开发技术、清洁能源、医疗保健解决方案和教育体系。

  在澳大利亚出口方面,矿产这一传统优势仍然是其基础,但其相对份额正在下降。农业综合企业和食品、教育以及生物制药行业正在快速增长,这些行业都与中国国内提升消费、健康和人力资本的优先事项密切相关,这些领域也与澳大利亚在质量、安全和专业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相契合。

  澳大利亚对华投资也呈现出类似的转变,正趋向于先进制造业、资源高效技术和数字服务。这些行业对大量资本投入的依赖程度较低,而更加注重知识、技术和合作,冯栢文认为,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向服务型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

  中国方面的情况同样充满活力,对澳投资继续聚焦于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和生命科学领域,这些趋势与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制造”未来发展计划及其净零排放转型目标高度契合。冯栢文表示,尤其令人鼓舞的是,两国国家优先事项的趋同:双方都致力于构建绿色、高价值和数字化产业。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对政策和市场信号的积极响应。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澳大利亚的产业战略则强调可持续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自主。在冯栢文看来,这种重叠为合作而非竞争创造了共同空间。

  最终,这些行业转型表明,中澳商业走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学习、现代化,并与全球转型保持一致。未来五年的机遇将取决于能力共享,无论是在清洁能源、医疗创新还是数字贸易领域。企业深知,未来的竞争力不在于单打独斗,而在于携手共进。

  展望未来,冯栢文表示,中澳在四大关键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首先,中国在光伏、电池与电动出行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澳大利亚在关键矿产和清洁制造方面的布局相辅相成,双方可在新能源制造、绿氢、清洁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建韧性供应链。

  中国在数字健康与生物制造方面的进展也与澳大利亚的临床研究能力形成互补,推动监管互认与联合研发有望建立跨国创新平台。

  此外,中澳自贸协定是中国首批包含电子商务章节的自贸协定之一。未来增长将依托于数字贸易、支付与物流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两国消费者与品牌的无缝连接。

  最后,在关税减让与贸易便利化基础上,冯栢文认为,下一阶段中澳应聚焦可持续、韧性食品体系的共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挑战,推动全产业链合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