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00:15:41 股吧网页版
北京绿金院发布中国高碳行业基准减碳路径 为评估企业转型计划提供“标尺”
来源:经济参考网

  日前,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了《服务转型金融的中国高碳行业减碳基准路径研究(第一阶段成果)》。该报告旨在为评估我国企业低碳转型计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供符合中国情况的“基准”和“标尺”。

  “双碳”目标下,转型金融正逐渐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当前,国家和地方层面正在积极推进转型金融标准的制定和试点应用工作。根据《G20转型金融框架》和我国央行与地方转型金融标准的要求,企业获得转型金融支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制定包含时间表、路线图及减排目标的转型计划。然而,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在评估企业转型计划科学性、先进性和与宏观目标的一致性方面,仍缺乏足够的能力或权威依据。如果缺乏对转型计划的评估基准,转型金融就可能面临支持“假转型”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绿金院”)正式发布《服务转型金融的中国高碳行业减碳基准路径研究(第一阶段成果)》(以下简称“报告”) 。本报告是北京绿金院针对中国高碳行业减碳基准路径研究的第一阶段成果,系统展示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玻璃六大高碳行业在2020-2060年间的基准减碳路径,以期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企业转型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转型金融是绿色与可持续金融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突破口和业务增长点。科学评估企业转型计划是提供高质量转型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北京绿金院提供的‘转型基准路径’将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评估企业转型计划提供重要依据。”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高级专家殷红认为:“识别高碳企业‘真转型还是假转型’是银行在开展转型金融业务中防范‘洗绿’风险的关键。北京绿金院在转型基准路径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这类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据悉,报告基于北京绿金院开发的中国节能降碳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简称IFS-CGE),系统评估了转型风险与气候物理风险对中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长期动态影响,在构建基准情景(BAU)以及1.5度、2度和3度不同气候温升情景的基础上,模拟了典型高碳行业在2020年至2060年间的转型路径,涵盖了行业产出、碳排放、碳强度等指标的变化轨迹。

  基于研究结果,报告建议将2度情景下的各行业转型路径作为我国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评估企业转型计划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基准路径。这些路径既符合《巴黎协定》所要求的全球减排进程,也符合我国最新自主贡献目标(NDC)与“3060”的双碳战略目标,同时考虑了相关行业的技术可得性和减碳成本等因素,与其他权威专业机构所提供的全国与行业减碳路径基本一致。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景允表示:“在评估企业转型计划科学性的过程中,第三方认证机构正苦于缺乏既符合中国国情的、又有权威性的评价基准。北京绿金院提供的高碳行业减排目标基准,在这个领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将为认证机构开展转型金融认证提供依据,并能够协助企业科学地设定短、中、长期的转型目标。”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认为,“国际上有许多关于高碳行业的减排基准路径,但大部分与中国‘3060’和NDC目标下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北京绿金院研究提供的高碳行业减排目标基准可以说是‘中国版’的SBTI,对指导中国企业设定与《巴黎协定》温升控制目标和中国NDC、双碳战略相一致的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说,“转型规划是评估与气候目标挂钩金融产品可信度的核心要素。北京绿金院所提供的高碳行业减排目标基准,为中国金融机构开展企业转型规划的科学评估与分类提供了重要参考和量化依据。”

  马骏进一步表示,“下一阶段,北京绿金院课题组将进一步优化相关研究模型和数据,研究并发布建筑业、房地产、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陶瓷、造纸等细分行业的减碳目标基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