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专场──2025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暨“数字经济与政策”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聚焦“数字经济与政策”的会议主题,共同探索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会议由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主办,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翟德罡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重要学科,是洞察社会运行的“显微镜”,更是指导发展实践的“导航仪”。他期望专家学者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智力支持。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曲雁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为深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创新宏观治理政策提供了广阔舞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她介绍,该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
著名统计学家许宪春表示,我国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政府治理和居民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提高了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统计核算方法已无法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满足经济社会管理产生的新需求,需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统计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戚聿东认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面对数字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为掌握发展自主权,需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并且围绕技术优先权和首选项,构建“创新友好型”治理体系,进而以创新友好为主轴,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
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指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上,大国博弈加剧,对贸易、金融、国际规则制定等多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带来许多新变量。我们要积极扩大内需,一方面加大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稳住经济大盘。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宾表示,伴随我国数字化转型加速,实体经济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制造,而是通过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数实融合正在从“以数强实”转向“实数融合”和“以实为本”的新阶段,而且向产业应用端渗透,逐渐从制造业向全产业延伸,从生产端向流通、消费全产业渗透。
论坛还设置了主题报告和青年学者论坛环节,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