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京东集团-SW(09618.HK,股价124.4港元,市值3965.32亿港元)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今年第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为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注意到,这是京东集团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收入保持10%以上增幅,在整体处于存量竞争的电商市场,保持这个增速并不容易。
今年第三季度,京东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下滑54.7%,与二季度情况整体一致。这与京东集团在以外卖业务为核心的新业务板块上的投入密切相关。不过,三季度京东外卖环比投入收窄。
每经记者注意到,在利润贡献方面,京东集团的“压舱石”京东零售三季度经营利润为148亿元,利润率为5.9%,较去年同期多了0.7个百分点。基本盘相对稳固的情况下,盈利能力仍在提升,成为支撑京东集团持续高投入新业务的一个“储能包”。
此外,外卖业务的高投入也换来了一定回报。10月份,京东集团年活跃用户数突破7亿大关,购物频次仍在增长。
即便如此,外界对于京东集团持续高投入外卖业务仍存疑虑。对此,京东集团CEO(首席执行官)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上解释称:“今年我们对商家推行了免佣政策,佣金收入相对比较少。另外,新业务(外卖)也刚刚产生比较有限的广告收入。”言外之意,外卖收入和投入产出比还有“盼头”。
外卖投入环比收窄,GMV实现双位数增长
三季度是外卖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赛段”,因此京东外卖三季度的投入与收入,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包括京东外卖、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在内的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至155.9亿元。而三季度,新业务的经营亏损率为100.9%,好于二季度的106.7%。
每经记者注意到,三季度京东集团经营损失为11亿元,去年同期经营利润为120亿元。京东集团在财报中解释称,该经营损失主要是由于对新业务的战略投入增加。
此外,三季度京东集团营销开支为2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5%。营销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2025年三季度为7.0%,去年同期为3.8%。京东集团解释称,该项增加主要是由于用于新业务推广活动的支出增加。
而对外卖等新业务的巨大投入,也有规模扩张以及反哺平台活跃度等回报。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上指出,三季度,京东外卖GMV(商品交易总额)环比双位数增长,单量增长的同时,订单结构也变得更健康,正餐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占到京东外卖总订单的绝大部分。
“我们的客单价环比二季度也在提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外卖业务在规模扩张。不过,三季度外卖整体投入环比收窄了,主要得益于UE(单位经济模型)的改善。”许冉补充道。
对于外卖业务的短期目标,许冉表示:“今年我们对商家推行免佣政策,佣金收入相对是比较少的。新业务也刚刚产生比较有限的广告收入。团队聚焦提升运营效率,升级底层系统能力,以及丰富供给,如推动商家数量增长等。补贴效率也有所提升。”
许冉还表示,目前团队正在针对不同地域用户群体以及订单类型,做更加精细化的运营和策略。“今年年底,将会在北京看到更多的七鲜小厨。”
零售“压舱石”盈利增强,平台新品类“冒头”
京东集团收入分为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两大类。财报显示,京东三季度商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0.5%,服务收入增长30.8%。
其中,服务收入(分为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和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三季度增速创近两年新高,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4.4%的新高度。商品收入则细分为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带电品类)收入和日用百货商品(日百品类)收入,三季度日百品类同比增长18.8%,带电品类收入同比增长4.9%。
对于带电品类收入增速的回落,许冉也在电话会议上解释称,从去年开始,国补政策明显激发了消费需求。特别是对家电和电脑这两个品类的销售拉动是很明显的,这也导致行业增长在短期之内不可避免地进入了高基数的情况。
“我们相信市场对此也是有预期的。国补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其驱动了整个家电行业的升级,推动了产品的创新、智能化、绿色化。”许冉进一步强调:“产品创新方面,我们会跟品牌方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
对于日百品类,许冉则表示,京东增长动力会更加多元化,包括商超、健康时尚等以及广告等服务收入,都会成为驱动京东整体增长的新动力。
按业务收入划分,京东集团的收入构成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以及新业务。目前来看,京东零售仍是京东集团的“压舱石”。三季度,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11.4%,经营利润为148亿元,去年三季度为116亿元。此外,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三季度为5.9%,较去年同期的5.2%利润率多出0.7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规模效应之下,京东集团的基本盘相对是稳固的,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强,这对于京东集团后续在新业务等上的持续投入无疑是个好消息。
国际业务进展也颇受关注。目前,京东线上零售业务Joybuy已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关键市场展开试运营。
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国际业务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会坚持逐步和稳健的财务纪律,关注投入产出以及进行动态调整。整体来看,国际业务的投入相对可控,会控制好投入的节奏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