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FOF(基金中的基金)发行升温,发行数量与规模均显著提升。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按认购起始日统计,今年以来共计有73只新FOF发行(仅统计初始基金),远超2024年全年的31只。11月12日,富国基金旗下的富国智悦稳健90天持有期混合FOF、富国恒益3个月持有期混合(ETF—FOF)相继成立。至此,新成立的FOF合计发行份额565.86亿份,较2024年全年的123.67亿份相比,增幅达357.56%。
“FOF的核心优势在于,仅凭单一产品即可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通过专业机构的精选基金与二次分散策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深圳市融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FOF发行规模激增,主要是因为市场行情回暖后,居民财富配置需求旺盛,但单一基金过去几年难以穿越市场风格轮动,而FOF恰好能弥补单一风格的局限性。
从FOF重仓数据来看,黄金主题ETF受青睐。李春瑜表示,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价值凸显,而债券ETF资产能提供相对稳定收益,FOF通过增持这类资产可有效对冲通胀与全球不稳定风险,将整体风险偏好控制在合理区间。此外,投资者对股票之外的多元资产需求增长,FOF恰好能通过跨资产配置满足这一需求,这也是FOF吸引力持续提升的核心原因之一。
尽管发行市场火爆,但FOF存量规模的“迷你化”问题仍十分突出。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全市场520余只FOF整体规模超2000亿元,平均规模仅4亿元,其中228只产品规模不足1亿元,占比43.3%,多只产品处于清盘预警边缘。
从产品特征来看,规模偏小的FOF产品多是发起式基金——这些产品通常仅需1000万元自有资金即可成立,若三年窗口期内规模未达到2亿元便触发清盘条款,这催生出不少“试验型”迷你产品,拉低了FOF的平均规模。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几年股票市场震荡导致FOF短期业绩承压,而部分投资者相对看重短期收益,容易忽视FOF分散风险、适配长期养老规划的核心优势;叠加投资者对双重收费机制的顾虑,资金往往回避小规模产品,进一步加剧规模困境。
迷你规模反过来又制约产品运作。“FOF的核心优势是跨资产分散风险,但当资金体量有限时,FOF根本无法均衡配置股票、债券、黄金ETF等多类资产,配置灵活性大打折扣。”吴粤宁表示。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FOF在资产配置中的长期价值将愈发凸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持续提升,行业有望逐步走出困境。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反弹带动FOF业绩回升,叠加ETF—FOF等创新型产品凭借低费率、高透明度优势,契合投资者低成本理财需求,提升了FOF的吸引力。”吴粤宁表示,未来FOF有望依托多元资产配置优势,整合股票、债券、商品等各类底层资产,通过“双重分散”构建风险防御网,适配养老规划等长期场景,成为个人养老金配置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