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13日讯 “财政舍得投、价格动态调、编制灵活用、薪酬结构优”——这四大关键词,勾勒出江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清晰路径。近年来,江苏以系统思维破解医改深层次难题,推动资源下沉、服务提质、就医减负,一步步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承诺落到实处。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

江苏省卫健委主任谭颖表示,江苏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责任,“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300亿元,公立医院的运营补助资金年均增幅达9.6%。在“舍得投”的同时,江苏也注重“动态调”价、“灵活用”编制、“结构优”薪酬,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提升效能。
作为国家示范项目城市,苏州在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薪酬“三个结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AI数智赋能等方面率先突破。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介绍,苏州通过财政加力、价格调整、编制周转、薪酬优化等举措,推动医务人员薪酬里的固定收入占比提升至56.8%,基层诊疗量占比较上年提升2.9%。
扬州主要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目标,推动资源向涉农地区倾斜。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郑海涛提到,通过加强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实施“双千人”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联体、普及远程医疗和“智慧药房”,2024年基层诊疗量占比已达64.8%。
在县域层面,盐城市滨海县依托县人民医院建成会诊转诊服务中心,构建会诊转诊服务网络,实行分类会诊、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跟踪1000余次,帮助395名转外患者回县康复。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克涛表示,县财政每年设立11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服务运行,用于公立医院内涵提升工程。针对外转率较高的病种,主动与19家高水平三甲医院合作,重点加强儿科、精神科等薄弱专科建设。
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在提升诊疗能力、创新内部管理、人文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党委书记夏海鸣介绍,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智慧平台建设、双向转诊机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十四五”以来,已经累计双向转诊患者5万余例,大部分为下转。
从省级统筹到市县落地,从城市医院到县域基层,江苏正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方式,书写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新篇章。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越来越多江苏群众正在感受到“看病更便捷、治病更放心、健康更有保障”的医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