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市场表现看,部分消费龙头股逐步企稳反弹,大量资金借道ETF入场,消费板块是否迎来转机?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消费股的投资逻辑正在快速迭代,机构布局不仅看重估值和业绩,也看重消费体验和服务,投资逻辑正在从“适配需求”转为“创造需求”,看好锐意创新的公司。
多只消费主题ETF份额创新高
在当前的快速轮动行情中,前期滞涨的消费板块,迎来市场关注。11月10日,大消费板块表现强势,其中白酒板块迎来久违的大涨,当日鹏华酒ETF涨幅罕见超过4%。
从近期大消费板块的市场走势看,部分标的表现抢眼。以饮料行业的欢乐家为例,11月10日至1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11月12日,再度上涨7.32%。从龙虎榜数据来看,在11日买入金额最大的前五名席位中,出现多家机构。部分港股新消费公司也迎来反弹,最近4个交易日,沪上阿姨股价涨幅超30%。
“大消费板块走强并非短期情绪驱动,而是政策、资金、行业基本面与消费趋势四重逻辑的共振,标志着消费板块在经历深度调整后,正逐步走向结构性复苏。”建信基金经理王麟锴发表观点称,资金流向的转变,体现了市场对风险收益比的重新考量。
从三季度以来的ETF净申购情况来看,消费主题ETF迎来较多资金“抄底”。据Choice数据测算,三季度以来,截至11月11日,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净申购额为27.1亿元,华夏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ETF、景顺长城恒生消费ETF净申购额均在7亿元以上。
随着资金持续涌入,部分消费主题ETF份额创上市以来新高。具体来看,截至11月11日,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份额达到263.91亿份,景顺长城恒生消费ETF份额为32.32亿份,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还在加大消费主题基金布局力度,从产品类型来看,包含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这表明当前基金公司更倾向于主动挖掘投资机会。
向新而行投资逻辑生变
从过往市场走势看,在临近年底时,往往会迎来行情切换。近期消费板块的反弹,究竟是短期反弹还是否极泰来后的持续回升?
“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消费板块的三季报盈利仍在‘磨底’,多个细分消费行业归母净利润尚未转正,ROE同比仍下行。从估值与盈利分位数之差来看,部分行业呈现估值‘错配’,或已具备修复空间。”富国基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当前消费股投资的逻辑已悄然生变,过往在白酒股躺赢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从消费主题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三季度配置情况来看,对新兴消费行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多家公募基金成为港股新消费股的基石投资者。例如,圣贝拉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华夏基金(香港)为基石投资者,南方基金则是IFBH的基石投资者。
就新消费而言,富国基金表示,消费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更成为自我表达的符号,倒逼供给端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在服务中强化场景体验、在模式上推进定制化创新,更贴合新一代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供给端的主动升级则突破了既有需求边界,实现从“适配需求”到“创造需求”的跨越,反向激活潜在消费潜力。供需两端的动态适配与正向循环,成为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核心动力。
泉果基金经理孙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消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创造全新需求,如近年大火的文创IP、游戏等;二是在传统领域中锐意创新,通过精准的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在红海市场中开辟蓝海,如现制奶茶、新兴黄金饰品品牌及成功出海的消费品牌等。就传统消费行业而言,尽管一些行业的增速开始放缓,但其中一些壁垒强大、现金流充沛、分红稳定的公司,很有机会成为很好的价值股选择。随着估值回落,这类企业的分红回报率显著提升,中长期来看仍具备配置价值,春节会是一个重要观测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