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近年来,重庆市创新实施人才强园强企行动,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选派一批企业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从企业繁忙的生产线到实验室,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巴渝大地这片土壤中加速成长,助力企业实现“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
科技副总奔向企业亮绝活。重庆在部分区县试点基础上,计划从2025年起,连续5年每年选派60名专家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助力破解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江津区探索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高层次人才到区内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并细分为技术、金融及管理副总。聚焦产业“卡脖子”领域,区里建立了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全方位用才体系,攻克海上高温余热发电系统膨胀机等关键技术7项,推动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周期缩短58%,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科技特派员组团下沉解难题。重庆市科技局、教委联合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团,汇聚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截至今年8月,重庆已累计选派293个特派员团,服务足迹遍布各区县产业园区。
在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团与企业共同组建联合攻关组,聚焦静音变频发电机的结构优化与新材料应用,于今年6月实现阶段性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
校企牵手联合育才见实效。针对园区企业对实用人才的强烈需求,重庆强化校企联动、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联合高水平企业、科研院所建成1个国家级、5个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和6个市级未来技术学院,2025年推进19所高校和133家企业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招收培养工程硕博士1264名。
开展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重庆正在打造一批与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契合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装调工实训基地与长安汽车等21家企业深度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5万余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3万人次。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庆正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人才与产业互促双强的“强磁场”,建立健全重点园区企业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