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脑山下,智能车间高效运转;矿山深处,无人矿车有序穿梭……今年以来,山西阳泉以智能工厂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新兴产业“数转”,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以前车间机器轰鸣、人员密集,现在8台新能源无人矿车全流程精准作业,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助理、矿山运行部部长李阳阳站在中控室大屏前介绍。该公司5G无人驾驶智能工厂项目入选2025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是水泥行业首个实现采、运、排全流程无人驾驶的标杆。
百年老企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上演“智改”故事。“2021年‘退城入园’后,我们投资3000余万元更新设备,5.7米立式数控车床加工精度达微米级,焊接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亚蓉向记者展示了数字化生产线。改造后,企业低压大口径煤气阀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60%,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近四成。
阳泉阀门公司研发中心内,研发负责人靳利铭及其团队通过三维建模与智能仿真系统优化了氢能阀门设计。“我们联合兰州理工大学,用智能分析工具完成应力、流场、火灾模拟等上百次验证,才取得这项成果。”靳利铭说,企业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6200余万元研发资金,依托智能平台取得58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
在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山西华鑫电气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该公司通过应用“四智合一”管理系统,打通了研发到生产全链路径,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3.3%,生产效率提升19.6%,运营成本降低28%,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5%。
智能工厂的发展,离不开全方位政策支撑。阳泉高新区把“一企一策”服务落到实处,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上门指导和数字化评估,并通过发放科技创新券为企业补贴科技服务费用。截至2025年9月底,阳泉已有12家企业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