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强劲牵引下,作为“电子产品之母”的印制电路板(PCB)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龙头企业胜宏科技凭借与英伟达等巨头的深度绑定,截至11月13日年内股价飙升逾590%。
第三方调研机构Prismar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PCB市场产值为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而中国以412.13亿美元的产值领跑全球,同比增速高达9.0%。
在这背后,占据全国六成产能的广东PCB产业集群,正凭借其完备的生态优势,在全球AI供应链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
AI算力下的PCB“增长王”
近日,《2025年胡润百富榜》揭晓,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刘春兰夫妇身家一年暴涨560亿,达到650亿元,排名飙升了495位,成为广东惠州首富,在榜单上排名第81位。这位被英伟达CEO黄仁勋视为在中国的核心合作伙伴的“关键先生”,是一位从甘肃走出、曾在新疆喀什度过军旅生涯的硬汉。在AI算力浪潮的推动下,陈涛带领胜宏科技实现了惊人的价值飞跃,公司股价年初至今涨幅高达590.12%。

胜宏科技2025三季报
根据2025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17亿元,同比增长83.4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飙升至32.4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24.38%。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260.52%,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达到35.19%和21.66%,展现出极强的盈利能力。
胜宏科技的亮眼表现,首先源于其在高端PCB领域深厚的技术壁垒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公司深耕高密度印制线路板二十余年,是全球首批实现6阶24层AI算力数据中心产品大规模量产,并掌握8阶28层HDI与16层任意互联(Any-layer)HDI技术的企业之一,具备70层以上高精密线路板的量产能力。这种技术优势精准卡位了AI服务器对高层数、高密度、高价值PCB的迫切需求。
陈涛曾对媒体表示,未来高阶HDI和高多层PCB需求将保持旺盛,层数会越来越高,技术难度将不断增加,价值量也会进一步提升。
近日,中银证券基于其“AIPCB景气度高”和“高端产能扩产速度行业领先”两大核心逻辑,维持“买入”评级。长江证券看好后续公司未来进入快速增长期,充分享受AI浪潮带来的成长。预计2025—2027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53.51亿元、86.28亿元和112.84亿元,亦给出“买入”评级。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产业引导正在加码。11月12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公开征求对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文件从淘汰落后产能、激励技术创新、明确技术指标等方面,推动印制电路板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艾媒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这份征求意见稿本质上是为PCB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表达了国家对这个行业未来的期待。核心是要告别低端、低水平的扩张,转向高质量的创新。其核心导向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低控促高、扶优扶强’。”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生益电子净利润增长近500%,印证高端PCB产品盈利优势。
张毅认为,过去几年,低端的低效扩张在品质、价格和行业导向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并非好事。现在,文件通过设定明确的门槛,尤其是在研发费用上的倒逼要求,来驱动创新。他相信,这将加速行业洗牌,尤其在技术、资金、环保等维度上形成壁垒。最终,这将契合高端市场的需求与突破,增强中国PCB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助力中国从PCB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
广东何以“霸板”
胜宏科技的爆发并非孤例,而是广东PCB产业强大集群效应的集中体现。根据万得Wind电路板指数(8841164.WI),44家成分股中,总部位于广东的企业多达30家,占比高达68.2%,形成了无可争议的产业霸主地位。这一格局的形成,根植于珠三角地区数十年积累的深厚产业基础。

Wind电路板指数(8841164.WI)各省份统计,朱治宣制图
从板块统计来看,在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规模前10的企业中,广东企业拥有8家,包括鹏鼎控股(268.55亿元)、生益科技(206.14亿元)、深南电路(167.54亿元)等巨头。更令人瞩目的是增长质量上的优势。在营收增速方面,生益电子以114.79%的增幅领跑全行业,胜宏科技以83.40%紧随其后;在关键指标归母净利润增速上,生益电子与胜宏科技以几百倍的增长率表现瞩目。这种规模与利润的双重领先,充分证明了广东PCB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响应和成本控制上的全方位优势。

Wind电路板指数(8841164.WI)2025三季度营收前十名,朱治宣制图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PCB生产重心已从早期的深圳、东莞逐步向珠海等地转移,珠海正崛起为全国乃至全球的PCB产业新高地。硕成科技董事长曾庆明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约60%的PCB产能集中在中国内地,而广东一省便囊括了其中的六成,硕成科技的客户景旺电子近期便在珠海投资50亿元扩产。
张毅指出,广东PCB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源于完整的产业生态吸附效应。“珠三角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这里从品牌厂商、代工厂到芯片、元器件企业,形成了最完整的产业生态。”他强调,PCB作为“电子产品之母”,深度嵌入这一核心生态圈,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与物流成本,更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产业链生态看,生益科技、逸豪新材等上游材料企业国产化率逐年增高,实现覆铜板、铜箔等关键材料国产化突破,打破海外垄断。Prismark统计显示生益科技自2013年以来,连续十年硬质覆铜板销售总额稳居全球第二。中游制造高端化趋势显著,鹏鼎控股、深南电路等龙头在柔性PCB、HDI、服务器主板与高多层板技术等高端技术产品具备核心优势。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与物流优势,广东PCB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大湾区拥有完善的港口、空运、海运网络,物流极为便利。”张毅表示,PCB产业具有“原材料大进、成品大出”的显著特征,覆铜板、玻纤布、铜箔等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而成品PCB又需大量出口,大湾区的物流优势恰好匹配这一需求,为产业高效运转提供了关键支撑。
资本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则为广东PCB产业注入了持续活力。张毅介绍,广东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活跃度高,资本投入迅猛,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快。“早期承接港台地区PCB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广东培育出了深南电路、崇达技术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他认为,这种产业转移不仅带来了技术与产能,更积累了强大的品牌与资本优势,让广东PCB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PCB市场规模4156.0亿元、同比增8.3%;受益于工业智能化、5G、新能源汽车、AI、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需求攀升,行业企业加码研发推进高端化,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5545.1亿元。
11月13日,胜宏科技收盘价289.30元,涨幅0.28%,市值2517.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