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广泛覆盖全社会征信需求。
个人征信方面,先后批设了3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评分、信用画像、反欺诈等各类征信服务700多亿次。
企业征信方面,2024年,154家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365亿次。同时,人民银行持续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市场化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末,征信平台已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近700万家,促成融资规模突破24万亿元。
征信对企业融资为何重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因风险、规模、资产等限制,仅靠传统“三表”信息难获充足信贷支持。而这类企业多以个人经营为主,金融机构审批时需结合个人征信与企业数据,挖掘信用关联以全面评估信用价值。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体系。其中,位于深圳的百行征信,是国内首家拥有“个人+企业”双业务资质的市场化机构,也是我国三家持牌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之一。
“对于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百行征信可以发挥个人征信、企业征信双资质的独特禀赋,将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状况和企业资质情况相结合,更好服务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评估、授信管理。”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百行征信副总裁许其捷,围绕征信行业发展、小微征信产品创新、跨境征信互通等问题展开交流。
拓展非信贷信息,探索应用于信贷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至2025年10月底,百行征信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信息主体7.6亿人,其中有信贷信息的主体2.4亿人。能否举例说明,百行征信的数据服务如何帮助提升金融机构决策效率,做好普惠金融?
许其捷:目前,百行征信小微企业征信已广泛接入工商、司法、支付等数据,通过依法合规推动非信贷信息拓展,探索应用于信贷领域,不断提高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农户等群体的覆盖面。
通过深度整合工商等各类数据,已陆续推出基本信息类、风险信息类、经营信息类、信用评估类、涉农信息类五类产品矩阵。
此外,携手第三方支付公司,对企业的经营支付流水进行精细化加工,打造创新支付类产品,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掌握小微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加大对小微商户的扶持力度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自2020年起,百行征信开始下大力气拓展接入替代数据源,积极探索与信用相关的替代数据在信贷市场的应用和实现形式。对于加快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而言,替代数据源为什么如此重要?百行征信在接入替代数据源渠道方面,突破了哪些难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许其捷:自2020年起,在巩固信贷数据根基的同时,百行征信开始大力拓展接入替代数据源,探索与信用相关的替代数据在信贷市场的应用和实现形式。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发布后,公司发展方向更为聚焦,确立了成为“产业数字化与金融数字化桥梁”的战略定位,围绕“连接”(高效整合资源)与“信任”(保障数据安全与应用价值)两大核心,持续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公司坚持依法合规、集约高效的原则,全面盘点市场内使用的各类数据源,对照个人信息保护、征信监管要求,持续强化合规管理机制,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梳理底层数据源,优化整合同质化产品服务,加速构建更加丰富、立体的征信数据资源体系,不断扩展征信信息的覆盖广度和挖掘深度,充分满足金融机构对合规可靠征信数据日益增长的全方位、精细化需求。
截至2025年10月底,百行征信已接入替代数据源渠道52家,基本实现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业务基础数据源的广覆盖及深度应用,覆盖非信贷信息主体数超10亿人,基本实现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主体全覆盖。
截至2025年10月底,公司签约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已超过上千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19类持牌金融机构,各类征信产品累计调用量超1000亿次。
推进“跨境征信互通”试点,南北向均有落地案例
21世纪经济报道:为方便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企业和居民在两地进行贷款活动,两地自2024年开始推进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百行征信在其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目前“南向通”“北向通”的最新进展、成效如何?能否举1-2个落地案例?
许其捷:在业务筹备及试运行期间,百行征信持续加强研究梳理,与香港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开展沟通调研。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地方政府支持下,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征信数据互联互通,与香港征信机构开展合作,推动跨境征信北向通、南向通试点。
在北向通方面,百行征信实现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落地,面向内地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经合规授权的香港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该服务便利了香港居民和企业在内地创业、展业、安居的融资需求,首批受惠的香港科技类企业已通过该渠道成功获得内资银行的信贷支持。
在南向通方面,百行征信率先推出内地企业基本信息报告等产品,满足香港金融机构的身份核验(KYC)需求。百行征信深度参与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工作,通过高效可信的验证机制,香港金融机构得以精准、高效地确认内地客户提供的信用凭证真实性,并推出了针对内地优质中小企业的“出海贷”金融产品。
百行跨境征信业务将在监管统筹下进一步丰富验证数据范围,优化技术路线,统一南北向服务标准,并将成熟经验复制更广泛的“一带一路”区域,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跨境经贸提供安全、高效的数字底座。
恪守安全合规底线,“我的数据我做主”
21世纪经济报道:安全合规是征信行业的生命线,百行征信如何确保在满足金融机构“精细化数据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个人隐私权益保护,避免数据滥用风险?具体采取了哪些技术或制度措施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许其捷:百行征信始终恪守安全合规底线,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强化客户服务协议责任约束,持续开展授权核查工作,防止数据违规使用,并聘请外部专业法律合规顾问,协助公司提升合规水平。
建立基于“我的数据我做主”理念的管理体系,细化数据采集披露颗粒度,完善“个人—数据源—机构”全链条授权机制。推动“上云用数赋智”,打造融合数字化底座,推进征信云平台三级架构建设(IaaS/PaaS/SaaS),构建基于云原生的研发运维一体化体系,实现需求全流程闭环管理。
完成同城双活机房建设,系统每秒数据处理能力(TPS)达到2万笔。深化数据资产治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立“稳态+敏态”双模系统支撑。严格落实业务系统7X24小时监控,持续完善应用监控,强化入侵监测。近年来,公司业务系统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业务连续性超99.99%。
面向“十五五”,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优化征信市场布局,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广泛覆盖全社会征信需求。站在“十五五”谋篇开局的重要节点,在助力普惠金融、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百行征信有哪些中长期规划?
许其捷:“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持续强调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大力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强港澳与内地经贸、科技、人文等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政策措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
面向“十五五”时期,百行征信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市场导向和需求引领,不断开拓创新,围绕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强化核心自研产品开发,丰富征信产品高质量供给,以贷前贷中贷后信贷环节全覆盖为目标,以自主开发和联合开发相结合为手段,着力拓展征信数据和产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精准赋能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养老金融,参与个人碳账户、金融机构碳中和等相关绿色金融标准建设等。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公司也持续探索国际化业务,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断拓展跨境征信业务新模式。